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感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4 1:34: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感悟

目前,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属于“知识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的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他们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将变得无所适从,面对学生将不知所措。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正从城市到农村在各级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它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发展。 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活”的课程,那么它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活”的课堂,最优化的做法是:到自然中学自然,入社会中学社会,在劳动中学劳动,于生活中学生活,在研究中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农村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促进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农村小学及农村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我们的课程。

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意味着课程权利的重新分配,意味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重组,农村地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自己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应体现:有特色、有创意、有成果。

1.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天然资源库”

农村学校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挥便于“农、科、教”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学、用、创”相衔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拓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领域,进而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效益。

2.农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肥沃的土壤

农村教师应根据农村独特性,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主题。坚持“统一研发、自主实践”形式,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针对活动目标,确立适合农村学生的活动主题,这个步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尽量体现活动参与的民主性和自主性。组织部分教师编写农村特色的活动资料,坚持走综合实践活动与农科教相结合之路,如选择“种子”“苹果剪枝”“烟叶栽培与烘烤”“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管理”“大蒜综合开发”“酸枣嫁接”等活动主题,既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又能亲自实践,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物资资源,如果没有相配套的综合研究活动的材料,学生的活动就可能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这些配套的材料,从何而来?如果不善于整合物资资源,教师不能主动开发相应的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无法开展下去。在我们的周围可利用的物资资源很多。首先,可以开发的校内物资资源,象前面我们提到的学校实验室的器材,电脑,图书等都可以让其发挥作用。另

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发动学生,把范围扩大到校外。在农村的自然环境中,可以开发许多物资资源。象虫、鱼、鸟、兽和千姿百态花草树木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物资资源,但是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源时要教育学生,大自然是我们敕依生存的物质环境,我们在探索其中的奥秘时,要注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教育了学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再者还可以把有些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让学生带回家中,在家中继续研究。利用家中的大量的物资资源进行实验。让他们感到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所需要的物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只要我们教师给以正确指导,就能发挥其应用的效益。总之,上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必备的各种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整个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开辟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和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培训总结

2014年2月12日,我市音体美等部分常识学科教师在高级中学参加培训,我认真聆听了宁夏大学人文系教授李淑兰的“上好音体美常识学科,培养合格全面发展人才”主题讲座。

李教授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广博的知识和清晰的讲解,给我们介绍了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让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及灿烂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李淑兰教授通过对古今音体美教育的发展讲述、分析,对中国应试教育的缺陷分析,对国内外的教育发展情况对比讲解,深刻指出我们中国音体美教育的滞后、存在的不足,使我对常识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学常识教育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实践与研究的结晶,也是教育科学最新成果和常识学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映。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常识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常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实施义务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素质、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所谓“常识”,是指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一些最基本、最必须的知识。不同时代的人们,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

搜索更多关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感悟 的文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n0286xtz3qhtz4wkb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