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6 11:03: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一)

古典诗词鉴赏(二)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怀?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

(1)“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是借用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又翻出了新意,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句诗的含意。 答:

(2)作者说“从前错怨天公”?作者为什么要怨“天公”?又为什么说是“错怨”? 答:

答案:(1)元好问借用此句,感叹昔日那些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烟消云散,无数功勋也都化作汩汩东流水。

(2)以前怨“天公”是因为作者感到怀才不遇,埋怨命运太不公平,没有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建功立业,创就盖世功名。如今作者看到那些默默长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当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归于黄土一抔,因而发出“错怨”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在曲中有什么作用? 答:

(2)“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答:

答案:(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而亭、船、柳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2)这三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使用反复的手法,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三句还使诗歌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作者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崖门谒三忠祠

陈恭尹

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南宋末年为抗元的最后据点。三忠祠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望帝:又名杜宇,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国亡身死,化为杜鹃鸟,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声令人痛楚酸恻。 (1)请简析诗中“望帝”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2)“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是全诗的警句,请结合全诗,赏析这联诗。 答:

答案:(1)诗中的“望帝”指杜鹃,作者借这一意象一方面抒写了亡国之痛,诗人在杜鹃的啼叫声中,听出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另一方面借大殿中只有杜鹃声,而无人声,说明人们已久不来祭拜了,抒发了作者对英雄身后寂寞的悲不自胜。

(2)此联上句为景物描写,下句为主观抒情。上句是说波涛汹涌、横无际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下句说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这两句即景成对,表现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义愤。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独 秀 峰 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1)结合诗歌内容,概括诗人笔下独秀峰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2)作者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秀峰的特点?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诗人笔下的独秀峰具有突兀、奇特、高耸、陡峭笔直的特点。首联作者用“突然”二字写出了山的突兀,颔联用“冠其首”写出独秀峰的奇特,颈联先用“三百六级”正面写,后又侧面写其高耸,尾联用“直如弦”比喻其陡峭笔直的形态。

(2)①铺垫,首联中上句写看不到山的一点迹象,为写山的突然出现作了铺垫。②对比,颔联上句写桂林的群山形象奇特,下句用“冠其首”突出独秀峰的奇特。③比喻,尾联用“弦”来比喻独秀峰,突出其陡峭、笔直。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倪 庄 中 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强饭:亦作“彊饭”。努力加餐;勉强进食。

(1)结合诗歌内容,概括诗中人物的形象。 答:

(2)有人评价说颈联中的“喧”字用得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

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一位生活困苦、内心愁苦、瘦弱、孤寂的人物形象,你看他在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住在寒气侵袭的茅屋中,虽然勉强吃一点饭,却日益消瘦,山中的月亮虽然那么美丽,他却没有一点心情去观赏。

(2)“喧”字写出了溪水发出的声音之大,以声衬静,突出了山中的寂静;同时溪水的声音在诗人听来有如喧哗,使人烦躁,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 雨 花 台

魏禧 ②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一生未入仕。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1)诗歌的颈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悲风”中的“悲”字有哪些含义? 答:

答案:(1)诗歌的颈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新草”与“旧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山河破碎,田地荒芜,一方面是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前呼后拥,招摇过市。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毫无民族气节,不顾民族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的民族败类的辛辣嘲讽与愤慨。

(2)最后一联描绘了一幅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的悲愤。“悲”字既有对明代丧亡的伤心,也有对前明统治者祸国殃民的谴责,更有对异族侵略者的控诉,还有对那些丧失民族气节卖身投靠的达官贵人的痛恨。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赠吴门故人

汪琬 ②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①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②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博学多才。③长洲苑:在苏州西南,春秋时吴王阖闾游猎处。

(1)作者在描述自己感情的同时,还塑造了“故人”的形象,联系首联和颔联内容,说说“故人”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答:

(2)尾联直抒胸臆,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答:

答案:(1)作者笔下的“故人”是一个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中的自得的隐者的象形。他以谱制新曲、复录棋局为乐趣,仿佛人与爱物完全融化在了一起,彼此毫无阻隔。

(2)作者用“不得”一词,表达对友人生活的羡慕,用“苦恨”“蹉跎”两词表达出内心的苦恼烦闷、仿徨、矛盾,明知这是生命的浪费,却不得不继续敷衍周旋;明知这与自己的志趣相违背,却不能与之彻底决裂。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 岱

陆次云

得过三观古,因上岱宗颠。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 孰谓方域广?回环睥睨前。

三观:指登泰山必须经过的三座古时宫观:王母池、斗母宫、碧霞观。 (1)诗歌颔联中的“吸”“包”二字历来受到诗家的好评,请简要赏析这二字。 答: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一个“吸”字,赋予景物以动感,把黄河奔流入海说成被大海吸纳而去;“包”字写出了站在泰山之巅所见到的天宇的寥廓,大有囊括天地之势,笔力千钧,气势磅礴。

(2)尾联使用了反问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高大。诗人不直接说泰山之高,而是说大地景物尽在眼前,就比前面的直接描绘更进一层,而且更富于变化。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朝 天 峡

费密

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 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 暮色愁过客,风光惑榜人。 明年在何处?杯酒慰艰辛。

朝天峡,又称朝天岭,在今四川广元县北,位于嘉陵江上游,是四川与陕西两省的分界处。 (1)首联两句交代了朝天峡的地理位置特点,但在诗意上又不仅限于此,仔细体会,它还有何作用? 答:

(2)颔联中的“孤艇接残春”这一句看似白描,但包含了作者深沉的感慨,请赏析这句诗。 答:

答案:(1)首联两句是说船一过了朝天峡,就进入了陕西境内,巴山似乎在此中断,不仅交代了朝天峡的位置特点,更写出了作者一种从此离乡背井、漂泊异乡之感。

(2)作者将大江与孤艇对比,大江浩瀚奔流,更显出孤艇的渺小,表现出诗人情感上的迷茫与失落;而孤艇所接之“残春”,则将很快逝去,让人想到流水无限,而青春有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pej0vydx797950lpza3sk4u09qt500fl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