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中学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试
初二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测量的结果由 和 组成,测得某同学的身高为172 。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时出发,向北匀速行驶,甲车速度为16米/秒,乙车速度为12米/秒,坐在甲车上的人看乙车向 运动,经过5分钟后,两车相距 米。
3.如图1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音叉,当敲响 右边的音叉时,左边的音叉 ,近旁的泡 沫塑料球会 。如果用手按一下两边的音叉 后,即放开,则两边的音叉发声将 。
4.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 /秒,合 千米/时,拍手后1秒钟听到墙壁
反射回来的回声,人与墙壁间的距离约为 米。
5.进行100米赛跑时,某终点裁判员在听到信号枪声时按下秒表,他这样做,运动员成绩会 (选填“提高”、“不变”、“下降”),原因是 。
6.在装满水的长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选填:水管、水或空气)
7.蒸发和沸腾时液体都要 ,但它们不同的是: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 ,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则 。
8.甲、乙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之比为5: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9.深秋夜晚下“霜”,这是 现象,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 现象,铁水铸成铁件,这是 现象。(说出物态变化)
10.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到室内,镜片上出雾,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液化石油气是用 方法使之液化的。
11.“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的花园大道全长850米,某同学以1米/秒的速度步行走完花园大道,约需 分钟,他漫步在花丛中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蜜蜂翅膀的 产生的。
12.理发店里常用一种电吹风,它吹出的热风能使头发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很快蒸发的原因是(1) ;(2) 。
13.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 ,长途汽车是 。
14.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一短跑运动员在起跑后5秒内跑完了34米, 即达最大速度11米/秒,以后保持这一速度跑完全程, 则这运动员这次百米跑的成绩(时
1
间)是 秒,他这次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单位的换算,正确的式子是:( )
A.88厘米=88厘米×
1厘米=0.88米 100 B.88厘米=88厘米÷100=0.88米
-2
C.88厘米=88×10米=0.88米
D.88厘米=88厘米÷100厘米=0.88米
2.两人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相同
C.可能不相同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米( )
A.一支新铅得笔的长度:0.175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 D.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4.跳伞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看到地面在上升,所选参照物是( ) A.地球 B.太阳 C.飞机 D.他的伞 5.宇航员在太空中谈话常用一根棒接触,原因是( ) A.防止两人分开 B.示意谈话内容 C.作传声媒介 D.防止意外事故 6.下列物态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烧开水时,水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霜是水珠凝固而成的 D.雾是水汽化而成的 7.小王用18秒跑完100米,小张骑自行车1小时行驶18千米,他们相比较( ) A.小张的速度大 B.小王的速度大 C.两人速度一样 D.无法确定 8.将冰水混合物加热,首先会出现( ) A.冰水温度升高
B.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C.冰熔化,水的温度、冰的温度都不变
D.冰熔化,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却保持不变。
9.汽车以6米/秒的速度匀速驶上某一斜坡,经10秒钟到达坡顶,接着又从10米/秒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返回,经6秒钟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2
A.7.5米/秒 B.8米/秒 C.6.25米/秒 D.3.75米/秒 10.图2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此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的是( ) A.熔化、液化 B.汽化、升华 C.凝华、汽化 D.液化、凝固
12.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分钟后,乙车才出发去追甲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车的速度是25米/秒 B.乙车出发时距甲车60米远 C.乙车追上甲车需用6分钟
D.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1.8千米 13.烧开水时,壶嘴中会不断冒出“白气”,它生成过程是( ) A.先熔解后凝固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4.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2分)
1.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熔解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在沸点进行
C.实验室里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来获得低温 D.从高压锅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能准确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D.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四、实验题(共14分)
1.在用刻度尺和铅笔测细铜丝直径时,绕细铜丝 时应做到 ,为了减小误差,所绕的匝数是 一些好(填多或少)。细铜丝在铅笔上绕有20 圈。如图3所示,该线圈的长度为 厘米。细铜 丝的直径为 毫米。
2.如图4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
3.如图5表示的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其中,甲图读数 为 ,乙图读数为 。
4.图6为观察萘的熔解过程的实验装置,a、b为两支温 度计,试管中装有适量的萘粉,烧杯中装有水。开始加热时, 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在逐渐 ,继续加热,当a温 度计的示数约为80℃时观察到萘粉开始 ,a温度计示 数 ,当萘粉全部熔解后,可以看到a温度计的示 数 。由此可见,萘在熔解过程中要 热,而温 度 ,萘的熔点是 。
五.计算题
1.( 分)一辆长30米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米长的大桥时,所用的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桥,用了20秒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多少?
2.( 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20米/秒,声速为340米/秒,当汽车与高山相距某一距离时,司机按一次喇叭。若从按喇叭到听到回声的时间为2秒。求:
(1)按喇叭处距离高山多远?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高山多无?
4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数字,单位,厘米。 2.南,1200。 3.发声,弹起,停止。 4.340,1224,170。 5.提高,少记了枪声自起跑点传到终点处需要的时间。 6.水管,空气。 7.吸热,降低,不变。 8.5:3。 9.凝华,升华,凝固。 10.液化,压缩体积。 11.14(或14分10秒),振动。 12.(1)热风提高了水的温度,(2)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 13.运动,静止。 14.11,9.1。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
1.C, 2.C, 3.A, 4.D, 5.C, 6.A, 7.B, 8.C, 9.A, 10.D, 11.B, 12.D, 13.D, 14.A。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2分)
1.B、C、D, 2.B、C, 3.A、C、D, 4.A、C。 四.实验题(共14分)
1.紧密排绕,多,3.20,1.6。 2.2.65。 3.-2℃,36.8℃。 4.上升,熔化,保持不变,继续上升,吸收,不变,80。 五.计算题(共14分)
1.设平板车长为L=30米,第一座桥长S1=70米,第二座桥长S2
V?S1?L70米+30米?=10米/秒 t110秒10米/秒?20秒 S2+L=Vt2 S2+30米=170米 S2=2.(1)设按喇叭处离高山的距离为S S=V声?t+V汽?t2?340米/秒?2秒+20米/秒?2秒=360米
2 (2)听到回声时离高山的距离为S’
S'=S-S汽=360米-20米/秒?2秒=320米
答:按喇叭处离高山360米,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320米。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