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④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 ①扶风:凤翔府。②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③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④商贾:做买卖的人。⑤忭(biàn):欢乐、喜悦。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喜/之大小不齐 B. 既而/弥月不雨 C. 民/方以为忧
D. 忧者/以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名其书 ②是岁之春 ..③三日乃止 .
④病者以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译文:
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译文:
(4)阅读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①百姓因为“ ”而忧虑,而后又因为“ ”而欢欣。(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②此亭名为“喜雨亭”,喜在何处?(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3. (2013·湖北黄冈模拟)阅读下面,完成各题。
善 学 者① (战国)《学记》
17
善学者,师逸②而功③倍,又从而庸④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⑤
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①选自《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礼记》中的一篇,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②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③功:效果。④庸:功劳。⑤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⑥节目: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⑦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善学者 善: .②及其久也 及: .③相说以解 说: .④此皆进学之道也 .
皆:
(2)应答如同敲钟,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日常学习中你在与老师的交往时有同样的体验吗?请结合自身实际作简要回答。 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译文:
②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译文:
(4)探究下列两小题(可以任选一题)。
①《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即优秀的歌唱家会使听众不约而同地跟着他歌唱;
18
而“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即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自觉地跟着他的指引去学习。请结合自身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②请结合注释,翻译下面一则关于“教学相长”的短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不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也。 译文:
4. (2013·江西九江模拟)完成下文,完成各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今大道既隐 .②以睦兄弟 .③礼义以为纪 .④以设制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文:
②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文:
(3)选文的许多地方与《论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三处。
19
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1年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 ②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文: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