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气作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甲判断海上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由图甲可知图乙现象出现时间约为( )
A.6时~18时 B.8时~16时 C.18时~次日6时 D.16时~次日8时
据报道,2006年形成了新的一轮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4.据图判断,“≥5℃”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 )
A.3 500 B.4 500 C.5 000 D.5 500 5.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6~8题。
6.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7.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8.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下图为“世界三大洋热量平衡沿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9~12题。
9.根据各大洋的特点,可以推测,三条曲线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A.E为太平洋、F为印度洋、G为大西洋
B.E为印度洋、F为太平洋、G为大西洋 C.E为大西洋、F为印度洋、G为太平洋 D.E为太平洋、F为大西洋、G为印度洋 10.海水能量收支的主要形式是( )
A.太阳辐射和海面辐射 B.太阳辐射和海水蒸发 C.地面辐射和海面辐射 D.地球内能和海水蒸发 11.其中太平洋能量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是( ) A.50°S~20°N海域 B.30°S~20°N海域 C.15°S以北海域
D.只有赤道地区的海域
12.一个海区能量收支不平衡,意味着该海区的水温会持续升高或降低,但各大洋均有能量收入多于支出的海区,但这些地区海水温度并没有持续升高,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水温的变化人们不易察觉 B.海水不断的运动消耗了大量的热能
C.海水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等形式把能量运向高纬度地区海区,促进全球的热平衡 D.多余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海洋底部 读“等值线图”,回答13~14题。
13.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洋表面盐度分布,等盐度线弯曲是洋流影响所致,则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性质类型及分布规律是( )
A.暖流、大陆东岸 B.暖流、大陆西岸 C.寒流、大陆东岸 D.寒流、大陆西岸
14.若该图表示某一山区的局部等温线,且a
读图,判断15~16题。
15.关于图中甲、乙两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相似的 ②受其影响都形成世界大渔场 ③两洋流成因不同 ④两洋流季节性变化都大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关于图中各点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温带季风气候 B.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③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D.④为地中海气候
下图表示某海陆等温线图,其中①、②位于同一纬度,且①位于海洋,②位于陆地。据此回答17~18题。
17.①、②的海陆位置可能分别位于( )
A.大西洋、欧洲 B.亚洲、太平洋 C.地中海、亚洲 D.太平洋、北美洲 18.P处等温线向南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
A.P处位于海洋,受寒流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陆地 B.P处位于陆地,受地形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陆地 C.P处位于海洋,受暖流影响,温度高于同纬度海区 D.P处位于陆地,受地形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 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图中时间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反映了北半球1月气温的分布特点 ②该图反映了北半球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 ③此时,同纬度的陆地气温较海洋高 ④此时,同纬度的海洋气温较陆地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对上图中相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B.此时,南半球陆地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处于全年较慢时期 题1 2 3 4 5 6 7 8 9 111111111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