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之乡风采之山西洪洞通背拳
根植沃土 誉满华夏
洪洞县武协—胡安辉
广采百家,兼收并蓄的樊汉武是山西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
虽年近耄耋,但是 为人和蔼、鹤发童颜,刚毅精明。
有幸观看了樊汉武拳艺,通背一百单八式,四大名手,八大金刚,七手八脚,二 十四式,招招有创意,式式有新解。由于樊汉武声望日隆,名播天下,自然求艺者是 络绎不绝纷纷登门。 为了借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传承几百年来先师们留传下来的武术精华。樊 汉武六十年如一日,无论寒暑,拳不离手。曾为解开一代宗师郭永福传拳之谜拜师问道,多次前往河南陈家沟、少林寺等地考查。跑遍了大江南北,名山大川,无不布满樊汉武求学问道的足迹。
通背学子 桃李天下
2011年11月27日,在临汾市体育局相关领导的组织和市武协的主持下,樊汉武举行收徒仪式,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86位通背拳爱好者 ,齐聚一堂,向师傅樊汉武行拜师大礼。
樊汉武说:“这是他传授弟子多年来首次正式收徒,让洪洞通背拳后继有人、发 扬光大,从而为山西临汾洪洞武术文化再添异彩,为武术事业再铸辉煌,为临汾的武术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樊汉武继承了先辈大师的优良传统,曾多次被聘武校总教练、研究生导师。2009年在洪洞县文体局的组织领导下,由洪洞县武协胡安辉主席带领,樊汉武携弟子参加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并获大奖。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苗。如今,樊汉武的第九代弟子张燕军也在发扬 通背拳、传承通背拳。
37岁的张燕军现任山西省临汾市蓝天文武学校校长、临汾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在张燕军内心一直以来都把通背拳的传承与发扬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为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将通背拳融入文武学校的教学课堂。截止2012年底,在该校学习通背拳艺的学生逐年增多。学生毕业后有的进入体育大学深造、有的当了武警、有的自己开了武馆。让张燕军最为高兴地是他的几十位学子有的走进中央警卫团还有的拍了电影并在电视屏幕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3月洪洞通背拳教学课程正式纳入山西省师范大学体育学 院的学习课程。使得更多的高校学子能够学习、发扬洪洞通背拳。而今,临汾市 19个县市区45所武术馆(校),90%以上的武术教练是临汾蓝天文武学校的毕业生。 洪洞通背拳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与樊汉武同门师兄陈国锁还将通背拳带到南美、巴西等国家。近年来,国外的通背弟子也到山西洪洞寻根问祖。
通背拳术 融入根祖文化
近年来,张燕军每每跟随师父樊汉武参加中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时,都是满载奖牌而归。面对荣誉他不忘师父曾给予的教诲。如何将洪洞通背拳发扬光大、畅想中国走进国门?张燕军提起三方面的新思路。
首先以根祖文化为宣传切入点,在移民旧址大槐树将洪洞通背拳已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在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前。此做法益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洪洞通背拳并加入到学习洪洞通背拳的行列中,让通背拳名扬华夏、扬名海外。
其次还可通过遍布全市的45所武术馆(校)将通背拳融入进健身、强身、养生、防身中,发动通背拳弟子在健身场 所及中老年活动中心,义务开展通背拳的培训。这不仅有益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更可充分体现全民健身的实效性及重大意义。此外,中国武术段位制洪洞通背拳段位制的推广是发扬通背拳的一大重要举措。2010年,樊汉武提议编写洪洞通背拳段位制教材,在山西师大侯介华教授的参与和指导下,历时两年终于完成了考评方法、教材、细则等相关内容的编写。目前, 由樊汉武等人所编写的《洪洞通背拳段位制》已通过山西省体委的审核并报送国家体委等待进一步的结果。洪洞通背拳段位制实施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将会 有更多人去学习了解洪洞通背拳,推动当地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