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巡讲团数学示范课带给我们的深思
近两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们的培训既加大了力度,又从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明显的改变,我们的收获变得更切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相信这样的培训才是教师,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所迫切需要的。
数月前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来到毕节,江苏某中学特级教师朱敏龙先生在一中上的一节数学示范课令我至今都还记忆犹新,正是这节课,令我对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我认为这是一节极具推广价值的优秀课,故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享,若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以下是朱老师的教学过程。
步骤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可能事件)课题引入部分。
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生死签故事):一位死囚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假发慈悲地说要给他一个活的机会,“我这里有两张签,其中一张写着‘生’,另一张写着‘死’,如果你抽到‘生’就马上释放,抽到‘死’就立刻处死”。大家说,这个囚徒的命运会怎样?生死的机会会如何?
众生(议论纷纷):两张签,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所以他可能生,也可能死,机会是一样的。 师:事实上,为了杀死囚徒,国王在两张签上都写着“死”
字,这个囚徒有没有生的可能呢?
众生(肯定):不可能,无论囚徒抽到哪张签都必死无疑! 师:同学们,这个囚徒是被人冤枉的,谁能帮帮这个可怜的人吗?
某生(若有所悟):我有办法,他可以把其中一张签吃下去,打开另一张签一定写着“死”字,这就能说明他吃下去的写着“生”字,他就可以活了!
师(带着赞赏表情):这位同学真聪明……(接下来很自然地与同学们分析故事中存在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可能事件) 关于朱老师的引入部分,我有如下感悟。
一、朱老师以行动告诉我们,数学课的引入是何等重要。一个与当堂教学关系不大的引入只会令人感觉精神颓废,毫无兴致!而一个好的引入,应该与课题密切相关,过渡自然,会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游戏中学会思考,在放松中学会学习,也才能顺理成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使学生带着渴求的情绪去探索新知,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吗?所谓“开好头才能上好课”。
二、学生需要培养的数学能力有很多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培养学生从前提或条件出发对结果进行预测,或者从已经得到的结果出发探究形成结果的原因的基本能力。因为有了预测,接下来才有推理探究,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因此被开发出来。众所周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和难点,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们提供思考、探究、预测、推理、反思的过程,如果学生只会进行简单模仿,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三、在我们的一线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只追求表面的还学生自由,一节课表演得似乎很热闹,但挤出了泡沫,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其实真的很少很少!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是教师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就能达到的,一个认真的、负责的教师,一定会在施教的每个环节上都作出周密考虑部署和精心安排,会努力把每个活动、每个知识点的传授,与完善学生人格、智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起来。 步骤二:预测。
师:有甲、乙两位选手进行乒乓球比赛,大家预测一下谁会输谁会赢?
学生(畅所欲言):甲赢……乙赢……
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概念…… 感悟:一个概念的呈现,我们通常是将其直接呈现于学生面前,虽教师费尽唇舌,学生们还是常常无法正确掌握。而朱老师却为我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概念介绍模式。他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精心准备的相关活动中,让学生感知概念存在的必要性,并亲身经历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完善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掌握了概念! 步骤三:比一比(2人/组)。
师:请同学们按组开展,一人举例说明一个事件,一人判断
该事件属何种事件。
生:按照老师要求,热烈地开展起了活动。
师:请同学表演,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表述事件时,一定要讲清楚条件等。 步骤四:玩一玩。
师:让学生6人一组玩剪刀、石头、布游戏,记录所赢次数。 感悟:通过比一比、玩一玩活动,让学生们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思维方式,教师在此环节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既强化了知识点,完善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全面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们不但归纳能力得以提升,自信心也得以增强。而在教学中我们通常无法顾及全体学生,这个分组活动确实蕴含了很深的科学道理,难道不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效仿?
通过这部分活动我有了更多的感慨:
一、朱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真可谓当之无愧,他努力做到了让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学的目的本不在于教学书本知识本身,而在于书本之外,教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学会归纳、反思、总结、验证、升华、补充、完善,学会如何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我想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魅力之所在呀! 二、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求同求异的数学学习观念和处理问题时应具备辩证统一的处
世观点。
三、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形成,必须依靠对学生的思维有深刻影响的活动加以实现。肤浅的,仅停留于表相的活动绝不可能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智慧,只有通过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和暴露思维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想学、会学,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允许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争论,注意在争论中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与质疑,并引导学生关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