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选考题
三、小说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夜半来客 [美]罗·阿瑟
奥萨贝尔一点也不像小说所描绘的侦探,跟他穿过这家阴暗的发着霉味的法国式旅馆走廊的福勒感到很失望。奥萨贝尔住的房间很小,在六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应有的住处。
奥萨贝尔是个大胖子,很胖。“你失望了吧?作家先生。”奥萨贝尔转过头来说。他呼哧呼哧喘着气,悄悄笑着,打开他的房门,站在一边,让他扫兴的客人先进去。 “可是,我的朋友,鼓起劲来!”奥萨贝尔继续说道,“很快你就会看见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了得到它,好几个男人和女人丧失了生命……这很有戏剧性,是吗?”他边说边从身后把门关上,然后打开电灯。福勒突然毛骨悚然:屋子中央站着个男人,他手里握着一支手枪。
奥萨贝尔惊愕地眨了几下眼睛。 “马柯斯,”他上气不接下气,“你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你在柏林呢。在我房间里干什么?” 马柯斯是个瘦弱的男人,个头不高,那张脸容易让人想起狐狸脸上的表情。除了眼前这支手枪,他看起来并不十分危险。
“今晚不是有人要送一份关于某种新式导弹的报告给你么?”马柯斯低声说道,“我想它在我手里要比在你手里更好一些。”
奥萨贝尔走到一张沙发旁,一屁股坐下。“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他咬牙切齿地说,“这可是第二次了:有人从窗外那个该诅咒的阳台翻进我的屋里来!” 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惟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 “阳台?”马柯斯惊奇地问,“不,我用的是钥匙。早知道有阳台,我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
“这不是我的阳台,”奥萨贝尔生气地解释着,“是隔壁房间的。可它延伸到我窗下,这两间屋过去是一个单元。任何人都可以从隔壁的空房间到阳台上去。上次有个家伙也是这么进来的。”
马柯斯看了一眼福勒,命令道:“请坐好!咱们得等上半个小时。” “不,确凿地说,是三十一分钟。”奥萨贝尔闷闷不乐地说道,“会面定在十二点半。现在我想知道你是怎样得知这份文件的,马柯斯。”
这个瘦小的间谍不怀好意地笑起来:“我倒想知道你们的人是怎么把它搞到手的。得啦,今儿夜里我要它重新回到我的手里。那是什么?谁在门口?” 听到敲门声,福勒跳了起来。奥萨贝尔不动声色地微笑着。“那是警察,”他说,“我觉得这样重要的文件,应该受到一点额外的保护。我通知过他们来这儿检查一下,以确保万无一失。”
敲门声一阵紧似一阵。
“现在你作何打算?奥萨贝尔先生!”
“假如我不去开门,他们会有其他办法进来的。对于开枪射击这个办法,他们是决不会犹豫的。”
马柯斯飞快地朝窗户退去。他用身后的一只手把窗户打开,一条腿跨进窗外的黑夜。 “把他们打发走!”他警告说,“我在阳台上待着。支走他们,不然我就开枪!”
敲门声更响了。有人在喊:“奥萨贝尔先生,奥萨贝尔先生!”
马柯斯将全身重量压在一条腿上,曲扭着身体,手枪仍然对准胖子和他的客人。另一支手抓住窗框。然后,他抬起另一条腿,跨过窗台。
门把转动,马柯斯飞快地用左手推了一下窗子,朝阳台跳下去,接着一声惨叫,他落下去了。
门开了。侍者亨利手托盘子站在那里,盘子里有一只瓶子和两只玻璃杯。 “这是您要的饮料,先生。”他把盘子放到桌上,熟练地打开瓶子上的软木塞,然后离开了房间。
浑身大颤、脸色苍白的福勒盯着他的背影。“可……可是……警察呢?”他结结巴巴地问。
“哪来的警察?”奥萨贝尔长叹了一声,“不过,我预料亨利会来的。” “可是,阳台上的那个人……”福勒又问。 “不,”奥萨贝尔回答说,“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选自xx年第12期《中外微型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小说第一段说明住所是在六楼,而那段的中心内容是福勒抱怨奥萨贝尔的住处不怎
么样,这就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悄悄地埋下伏笔。
B.福勒在小说中是个起穿插作用的人物,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情景,通过他提出的疑问,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真实可信。
C.小说以奥萨贝尔接受一份重要的新式导弹报告的始末为主线,表现了一个传奇人物
不凡的身手。
D.这篇小说情节的发展环环相连,发展迅速,虽然短小,但堪称精悍,可与许多需要
读几小时或几天的侦探故事或惊险小说相媲美。
(2)这篇小说,至少有三处令读者感到意外,请写出来。(6分)
(3)文中画横线的“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一句,与下面的哪个情节相呼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分)
(4)巧妙的烘托映衬,是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请你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简要说说这方面的特色。(8分)
四、散文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汨罗江边 林非
多少年前背诵屈原的辞赋时,我就淌着眼泪哀悼他满怀亡国之痛的焦灼与哀伤,似乎听到了他纵身跳向汩罗江的一声巨响,稚弱的心灵中涌出无穷的凄楚和悲怆,暗暗猜测着这江水是如何地宽阔无际,汹涌奔腾的滚滚波涛是如何在永恒地呜咽。汨罗江边真像是一个神秘而又庞大的谜语,始终在脑海里喧嚣。我渴望去那里凭吊埋葬着屈原的滔滔洪水。
当我终于站在狭窄的汨罗江边,异常惊讶地瞧见了这浑浊的河道时,真疑惑着如此惊心动魄和壮怀激烈的死亡,为什么要发生在这样平淡得近乎粗糙的场合,懊丧地感到自己猜测了半生的谜语,竟只获得令人失望的诠释。(1)我从脚旁的青草丛中,拾起一块细小的碎石,使劲地往对岸掷去,它悄悄掉在河滩上的那一棵老榆树底下。幽暗的河水依旧默默地流淌,映照着从一团团云雾中间挣扎出来的阳光,淡淡地反射出丝丝缕缕的波纹。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有着洁癖的天才诗人屈原,为什么要选择这浑浊的河流,当做自己葬身的坟墓?
昨日我乘坐一艘汽艇,在洞庭湖里乘风破浪地飞驰。张望着几乎要连缀到天际里去的阵阵碧波悠扬地拍击那一朵朵光亮的云彩,不禁想起至今还升华着整个民族崇高节操的屈原来。
他在《哀郢》里曾叙述自己“上洞庭而下江”的游历,那时候的白云与碧水,跟我在两千多年之后看到的这壮丽风光,也许不会有什么迥然的差异。像我这样平庸的打发着日子的人,心里都激荡起飞溅的浪花,想在这波涛中泅泳,想在这天空里翱翔,那么这位在早年因被放逐而撰写《离骚》时就萌发了赴水自沉此种悲剧情怀的天才诗人,为何不纵身跳向这浩瀚的水波?
屈原心里确实也奔涌这浩瀚的痛楚,他本来是完全可以替生于斯长于斯的楚国建立功勋的,却受尽佞臣和群小的嫉妒,诬陷他诋毁君王的庸碌无能,谄媚地挑拨楚王原先对他的信任。这些嫉妒者恶毒的诡计,也燃起了深藏在楚怀王心中的嫉妒之火。他原来就隐隐地忧虑着屈原杰出的才华,会不会威胁自己装扮出来的尊严,因此被狡黠地提醒和告诫之后,嫉妒心像火山似的爆发出来,立即排斥和疏远了屈原。无权无势者的嫉妒心,对别人的杀伤力肯定会小一点,而掌握了生杀予夺绝对权力的君王,一旦萌生出嫉妒心来,就可能将所有人都置于死地。屈原的被贬抑和放逐,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后,继位的顷襄王同样不辨忠奸,听不得丝毫逆耳之言,屈原竟又被放逐了。汩罗江边留下他摇摇晃晃的身影,露出了多么消瘦和枯槁的面庞,多么憔悴和伤心的神色。当我在这儿踯躅时,在朦胧的幻想中跟他邂逅,影影绰绰地瞅见他,正于狂风的呼啸声里愤懑地悲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在那种滥施权利的君王统治时代,一心一意忠于自己主上的屈原,只能于都城失陷的绝望中哀怨地自尽。
我心情沉重地望着对岸碧绿的稻田,径直地往远方绵延开去。(2)在许久的寂静中,突然有只飞鸟掠过树梢,像箭镞似地射向湿漉漉的河边,饮了口水,又啁啾着飞走了。我神往地盯住它扬起的翅膀,执拗地思忖着:如果屈原依旧在这块深受蹂躏的土地上疾行,掩涕叹惜着国破家亡和流离颠沛的民众,跟他们一起去面对灾难,不再选择自沉水底的夙愿,那肯定会留下更多深沉、厚重和感情激越的诗篇。为什么不在苦难中生存和吟咏下去呢?我满腔悲愤地仰望着蔚蓝的天空,真想迈过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向屈原提出这千钧般压在心头的询问。
(选自《美文》xx年11月刊)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当“我”终于站到汩罗江边,看到狭窄、混浊的汩罗江,非常地困惑、失望。作者认为,这样平淡粗糙的场地不应该是屈原的葬身之所。
B. “我乘坐一艘汽艇,在洞庭湖里乘风破浪地飞驰”,“张望着几乎要连缀到天际里去才的阵阵碧波悠扬地拍击那一朵朵光亮的云彩”,这些描写表现了“我”十分愉悦、欢快的心情。
C.作者认为屈原的痛楚,来自于身边一群小人的妒忌,更来自于无法为自己深爱的祖国建功立业。楚怀王的妒忌是导致屈原被贬逐的主要原因。
D.这篇散文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把屈原的“愤懑地悲鸣”表现出来,语言优美而灵动,想象悠远而逼真,议论深刻而独到。
(2)为什么作者开篇写自己深入实地考察之前,先写自己的背诵屈原的辞赋和“猜测”汩罗江情形?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问道“似乎有着洁癖的天才诗人屈原,为什么要选择这混浊的河流,当做自己葬身的坟墓?”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并分条作答。(7分)
(4)作者在第二段中写到“我从脚旁的青草丛中……淡淡地反射出丝丝缕缕的波纹”,最后一段写到“在许久的寂静中……又啁啾着飞走了”,这两处描写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远在异国他乡的刘明辉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母亲像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B.随着金融、地产等行业逐渐爆发裁员潮,一叶知秋,未来就业环境难言乐观,所以,我....们必须倡导自主创业的理念。
C.迪拜主要是向欧洲银行借贷,因此,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资金流动出现逆转时,迪拜也不能自已地被卷入了这场金融海啸中。 ....D.王道士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了,你真诚地劝诫他,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换得一副漠....然的表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杨洁篪外长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出色回答,被很多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领略了一
个大国外长的睿智和魅力。
B.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美的领域,是不是也应该留下一席原始的纯自然的位置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C.在这位天才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D.在学校召开预防甲型H1N1流感动员大会后,他瞒着老师和同学们悄悄地把卫生包干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_____________。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_______________。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
①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 ②参差的模糊的影子在水里映着
③微风飘来,有一两缕波纹,但很快消失了 ④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5分)
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 (1) 。 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 (2) 。 17.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有这样几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请另选两种职业作为表述对象,续写几句歌词。要求:符合职业特点,语句有哲理,并与上文构成排比。(6分)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老和尚,他的身边聚集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南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
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了下来。”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人生真正的智慧是:要在这样的河边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一种新的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承德市联校xx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