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 小说中的诗。而A、B、C) 2.C(“喜欢读诗”,只是“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的一个途径,而不是“读诗”“就可以养 成文学趣味”。)
11. (1)(4分)C(“以奥萨贝尔接受……为主线”分析错误。) (2)(6分)①马柯斯突然出现在寓所中;②马柯斯信以为真的阳台并不存在;③敲门人并不是警察而是侍者。(每点2分,共6分) (3)(7分)与后来侍者来送饮料的情节相呼应。(3分)这恰恰说明奥萨贝尔对旅馆服务的要求很高,成为侍者来送饮料的伏笔。(4分) (4)(8分)为了突出主人公超人的智慧,小说首先以其体质之弱来烘托其智慧。从外表、动作、神态及举止来看,奥萨贝尔可谓与其职业、身份格格不入,正因为如此,其临危不惧的镇定与超人的智慧更能得到凸现。(4分)小说的另一人物——作家福勒,则对主人公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其“失望”,其“扫兴”,其“毛骨悚然”的惊恐,其惊慌失措的语态,无一不对主人公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4分) 四、散文类文本阅读(25分)
【参考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房子。房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在匡山的峰巅,匡山,在处州府所辖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的地方,剑溪的水从这里发源。匡山的四周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色的石头,四边高中间低。山下白云缭绕,山上北风呼啸。大风从北边吹来,大概滋味不能甘甜却容易是苦涩。所以山上生长的植物也符合这一点,它们的味道 都是苦涩的,但是物虽苦,快乐却从中产生。
就这样,鲜支、黄蘖、苦楝、侧板等树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等里草,地黄、游冬、葳、芑等青菜,槠、栎、草斗等果实,楛竹的嫩笋,没有什么不聚集分布密密地排列的。野蜂在它们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蜜的味道也是苦的。当地的方言称它叫“黄杜”,初尝时很苦以至难以下咽,很久以后更觉得满口香甜,能够治疗淤积在体内的热毒,解除烦躁干渴的疾病。那里的茶也比普通的茶叶苦涩。那里的水流都从石缝间涌出。水源汩汩滔滔,
快速曲折地向前奔流,注入大的峡谷,水中有很多带斑纹的小鱼,形状如吹沙鱼一 样,滋味苦涩但又微含辛辣,食用后可以用来醒酒。
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比较遥远,只有先生乐于在山中游赏,但是他的随从大多因早晚来回奔波而感到艰难,于是就选择那低洼的地方筑室定居。带领童儿几人,扫除落下的笋壳来种植粟米和豆类作物,吃那些草木初生的嫩芽。闲暇时就踏着木底有齿的登山鞋登上山崖,靠着挺拔的树木放声长啸,有时下望清冷的溪流。听到樵夫的歌声从林中飞出,就拍打石头 来应和,别人不懂得他的乐趣。
先生的话说:“乐与苦,是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人们懂得快乐是快乐的,却不懂得痛苦也是快乐的;人懂得因快乐的事物而快乐,却不懂得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那么,快乐与痛苦,相互间的距离有多远呢!现在,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在华美的厅堂上安坐,口中没有品尝里菜的苦涩,身子没有经历农耕的辛劳,睡觉一定要双层的被褥,吃饭一定要珍馐美食,外出一定要仆役相拥,这是常人所说的快乐,有朝一日好运穷尽福气消亡,出现难以预料的困苦,却不懂得喝琼浆吃美味的肚肠,不可以用它来吃粗劣的食物;覆盖柔暖絮被的身体,不可以盖草席。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屈身疾走疾跑,在丛生的野草中苟活性命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往昔的快乐变成了今天的痛苦了吗?所以孟子说:‘天子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们的痛苦,是我的快乐;而那些人的快乐,是我的痛苦。我听说井水因为甘冽而干涸,李子因苦涩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样吗!
我听了以后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他的房屋取名叫“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