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
【试题解析】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术,故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江苏单科·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知识点】维新思想
【试题解析】在1897年之前,中国有《昭文新报》、《申报》,严复没有选择中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不能说明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在1897年之前,中国有《昭文新报》、《申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表明维新派既关注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提及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没有提及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
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知识点】维新思想——梁启超的?诗界革命?
【试题解析】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北京文综·37)(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知识点】(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严复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 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等信息概括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根据材料二?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信息归纳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小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严复是维新变法思想家,当时比较早地宣传西方自由平等观念和民主政治,以助变法,自然成为培养人才的标准,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教育宗旨》把维新派没能实践的教育主张奉为宗旨加以实行,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教育方针强调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这两个一红一专,1995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教育既不离开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根本事业,又坚持全面发展。
【答案】(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5.(2016·北京文综·41)(26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 【知识点】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方启蒙思想传播
【试题解析】第一小问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并结合所学,抓住设问中?近代中国?,可以从民族危机严重、政治变革必要性、理论武器等角度归纳。
【答案】(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1.(2016·浙江文综·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试题解析】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材料讲的是20世纪初,同时材料也未涉及的科学看待读经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对用古典来做古文,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读起来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了,一目了然,另外,材料讲的20世纪初的事情,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相关内容,故B项正确;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材料主要观点是反对用古典做古文,提倡直接老实说出,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与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老实说邮,一目了然?,提倡的白话文,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6·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试题解析】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中国采用马克思主义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