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具体时间的方式,确保选民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通过层层核实,步步把关,全县的选民登记率达到了100%。四是严把“三关”、做到“两个确保”。在选举过程中,该县要求各乡镇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努力做到“三集中”,即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同时严把“三个关口”,即把好选民参选关,把好“发票、写票、投票、计票”关,把好“会场组织”关,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合法有效。
3、强化督察,确保选举依法依规进行。首先是实行定期汇报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各指导组组长会议,随时掌握各乡镇村级换届进展情况,对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推广经验,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其次是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在阶段工作完成后组织回查,重点“回查”三方面内容:一是程序是否合法;二是材料归档是否规范及时;三是了解群众的反映如何。最后是实行不定期督察制度。通过督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全县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党员、群众民主和法制意识不够强,参政、议政能力较弱,影响选举工作质量。部分群众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够强,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宗族观念浓厚,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选民不愿意到中心会场投票,大部分村屯仍然要以流动票箱的形式组织选民投票;另一方面,从整体上考虑
干部分部较少,主要表现在候选人的确定上,对本自然村的候选人和另一个自然村候选人进行投票时,存在“本位思想”,认为一定要在本自然村选一个干部才能方便自己办事,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思想素质高、能力强的候选人不一定当选。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给选举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虽然县财政每年都划拨5000元村级办公经费到各村,但由于该县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相对突出,给村级选举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据调查了解,在该县117个行政村中,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只有7个,占总数的5.9%;年收入在1至5万元的村有44个,占总村数的37.6%;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有37个,占总村数的31.6%;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村有29个,占总村数的24.8%。虽然县、乡镇也下拔了专款用于换届选举,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所拨专款对其中为数不少的“空壳村”来说,要搞好换届选举工作的确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外出流动人口增多给选举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几年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和柑桔黄龙病的影响,该县大部分年富力强、头脑灵活、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关心本村事务的内在动力,因而不热心于本村事务,主要考虑个人经济利益,不愿回来参加选举,党员到会率难保障的问题相对突出,特别是在委托投票上,虽然也采取了电话、短信方式让外出党员参与党组织换届选举,但这种方式在具
体操作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在外出党员选举意愿以及对候选人了解程度方面确定难,登记和记录工作量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给换届选举的操作增加了难度。首先是外出人员通过委托投票行使选举权,但这种方式往往受接受委托方的意愿所左右,很大程度上不能准确地表达外出村民的真实意愿,降低了他们对选举的有效参与;其次是流动人口的增多给村干部的配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村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出现班子后继乏人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选举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几点建议
针对以往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县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初步建议。
(一)加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形式大力宣传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和方法程序等内容,真正让群众明白、积极参与,引导党员群众正确对待选举工作,正确行使法律赋与的民主权利。
(二)加大选举经费的投入力度。建议整合县财政、乡镇和县直后盾单位资金力量,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重点扶持,以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要掌握好村级党员和外出人员情况,做好立档建卡工作,保证充裕的工作时间。对外出的党员和选民,要采
取有效措施,提前通知到位,摸清是否能按期回来参加选举,要想方设法地实行行“一对一”的联系。
(四)改变村级主要领导交叉任职的硬性规定。要因地制宜,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五)规范选举程序,严防“暗箱操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力度,重点是在选举前集中一段时间对各级党务干部、选举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二是必须整合联村单位、部门的力量,保证有充足的工作人员,强化对选举过程的督查。同时,要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指导和服务等配套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联村单位人员参与村级换届选举相关工作。三要强调选举中的“两个过半数”和“三个不得超过”,即参选选民必须达到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始得选举;候选人获得参选选民的过半数。每一选民接受委托投票的人数不得超过3人,选票总数不得超过参选选民总数;每一选票所选人不得超过应选人数。同时,要加强对流动票箱投票的监督与管理,在制定《选举办法》时,要作出一些硬性规定,如:只对老弱病残者实行流动票箱,并根据选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投票站,同时在投票站还可设立验证处、领票处和秘密写票处,以保证选举工作的公开、公平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