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年一建市政公用工程七大名师笔记整理完整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0:43: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交替安装标准管片,然后拼装邻接(B型)管片,最后安装楔形(K型管片)。【下A→对称A→对称B→K】

随管片拼装顺序分别缩回盾构千斤顶非常重要。 先紧固环向(管片之间)连接螺栓,后紧固轴向(环与环之间)连接螺栓。

为方便插入楔形管片,可装备能将邻接管片沿径向向外顶出的千斤顶,以增大插入空间。

一环管片拼装后,利用全部盾构千斤顶均匀施加压力,充分紧固轴向连接螺栓。

管片拼装呈真圆状态,并保持真圆状态,对于确保隧道尺寸精度、提高施工速度与止水性及减少地层沉降非常重要。多采用真圆保持装置。

施工中对每环管片的盾尾间隙认真检测,并对隧道线形与盾构方向严格控制。

过大的偏斜量不能采取一次纠偏的方法,纠偏时不得损坏管片。

除盾构沿曲线掘进必须使用楔形环外,在盾构与管片有产生干涉趋势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楔形环。 四、注浆控制

1、注浆目的

注浆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地层变形,还有其他目的:抑制隧道周边地层松弛,防止地层变形;及早使衬砌管片环安定,千斤顶推力平衡地向地层传递;形成有效的防水层。

2、注浆材料的性能

注浆材料的性能有如下要求:①流动性好;②不离析;③有均匀的高于地层土压的早期强度;④填充性;⑤注入后体积收缩小;⑥阻水性高;⑦适当的黏度;⑧不污染环境。

3、一次注浆

一次注浆分为同步注浆【最快】、及时注浆【一环后】和后方注浆【几环后】三种方式,要根据地质条件、盾构直径、条件环境、注浆设备的维护控制、开挖断面的制约与盾尾构造等充分研究确定。

同步注浆是在空隙出现的同时进行注浆,分为从设在盾构的注浆管注入和从管片注浆孔注入两种方式。

及时注浆一环掘进结束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后方注浆掘进数环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一般盾构直径大,或在冲击黏性土和砂质土中掘进,可采用同步注浆;而在自稳性好的软岩中,多采用后方注浆方式。

4、二次注浆

二次注浆是以弥补一次注浆缺陷为目的进行的注浆,其具体作用:①补足一次注浆未填充的部分;②补充由浆体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③以防止周围地层松弛范围扩大为目的的补充。 ①②为目的的二次注浆,多采用与一次注浆相同的浆液;若以③为目的,多采用化学浆液【水玻璃、聚氨酯】。

5、注浆量与注浆压力

注浆控制分为压力控制与注浆量控制两种【双控】。注浆量控制是注浆量一定,压力变化的方法。一般仅采用一种控制方法都不充分,应同时进行压力和注浆量控制。

注浆量=计算空隙量*注入率

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压、水压、管片强度、盾构形式与浆液特性综合判断决定,但施工中通常基于施工经验确定。

从管片注浆孔注浆,注浆压力一般取100-300KN/㎡(1-3kg/cm2),或间隙水压加200KN/㎡左右。

注浆量与注浆压力要经过一定的反复试验,确认注浆效果。

五、隧道的线性控制

线性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盾构姿态。

随着盾构掘进,对盾构及衬砌的位置进行测量,以把握偏离设计中心线的程度。测量项目包括:盾构的位置、倾角、偏转角、转角及盾构千斤顶行程、盾尾间隙和衬砌位置等。直接预测下一环盾构掘进偏差十分重要。

掘进过程中,主要对盾构倾斜及其位置以及拼装管片的位置进行控制。

盾构方向(偏转角和倾角)修正依靠调整盾构千斤顶使用数量进行。若遇硬地层或曲线掘进,要进行大的方向修正场合,必须采用仿形刀向调整方向超挖。盾尾间隙大大减小的情况下,要拼装楔形环管片,以确保盾尾间隙。

盾构转角的修正,可采取刀盘向盾构偏转同一方向旋转的方法,利用产生的回转反力进行修正。

413035 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控制措施【选择】

一、接近施工与近接施工管理

新建盾构隧道穿越或邻近既有地下管线、交通设施、建构筑物的施工被称为近接施工。

盾构施工必须考虑控制影响区域的地层变形,采取有效的既有结构物保护措施。

近接施工管理,保护既有结构物。首先,应详细调查工程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预测、制定防护措施;其次,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最后,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测量反馈指导施工而确保既有结构物安全。

近接施工的管理措施:①盾构掘进引起的周边地层变形状态及其原因分析。②预测盾构掘进引起地层变形的解析方法。③减小地层变形与防止对既有结构物影响措施的选择,及其与工程条件、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措施的确定方法。④监控量测管理系统、监控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数据的反馈方法。

二、地层变形与既有结构物变位及变形

地层变形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条件因素和直接原因两类。

条件因素【设计问题】主要有:覆土厚度、盾构直径、隧道线形、衬砌背后间隙、衬砌种类等。

直接原因由盾构掘进引发【施工原因】,主要有开挖面

37

失稳、地下水位降低、推力过大、平凡纠偏、洞体土层失稳、盾体与洞体的摩擦力、衬砌背后产生间隙、注浆压力、衬砌变形、衬砌漏水等。但大体可分为四类:①地层应力释放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导致地层反力降低;②土压增大产生的压缩变形,导致垂直土压增大或地层反力降低;③附加土压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导致作用土压增大【地面荷载、动载】;④伴随土的物理性能变化产生的弹塑性变形以及徐变变形,导致地层承载能力降低。

第一阶段:发生在盾构达到该断面之前【距离10m左右】,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位降低产生的固结沉降。第二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前,若盾构控制土压(泥土压)不足或过大,则开挖面正前方土体弹塑性变形引起地层沉降或隆起。第三阶段:发生在盾构通过该断面时,由于超挖、纠偏、盾构外周与周围土体的摩擦等原因而发生的地层沉降或隆起。第四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后产生的弹塑性变形;若衬砌背后与洞体的空隙填充不及时造成地层应力释放,则土体的弹塑性变形引起地层沉降;若衬砌背后的填充注浆压力估果过高,则附加土压应发地层隆起。第五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后长时间地发生后续沉降【软土层】,主要由于盾构掘进造成的地层扰动、松弛等引起的,在软弱黏性土地层中施工表现最为明显,而在砂性土或密实的硬黏性土中施工基本不会发生。

变位与变形的程度取决于工程条件、地质条件与既有结构物构成特征。既有结构物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断面形状、强度、变形特性。

三、盾构掘进地层变形控制措施【前后沉降、中间三个或沉降或隆起】

1、前期沉降控制

前期沉降控制的关键是保持地下水压【地下水流失】。 保持地下水措施:①合理设定土压(泥水压)控制值并在掘进过程中保持稳定,以平衡开挖面土压与水压。②保持开挖面土压(泥水压)稳定的前提条件:对于土压式盾构是泥土的塑流化改良效果;对于泥水式盾构则是泥浆性能;③防止地下水从刀盘主轴密封、铰接密封、盾尾以及拼装好的衬砌结构渗入,保持盾构刀盘驱动、铰接、盾尾等部位密封完好,保证盾尾密封油质注入压力与注入量。④土压式盾构在地下水位高且渗透性好的地层掘进时,采取有效的防喷涌措施。

2、开挖面前沉降(隆起)控制

开挖面前沉降(隆起)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土压(泥水压)管理,真正实现土压(泥水压)平衡。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设定土压(泥水压)控制值并在掘进过程中保持稳定。②保持开挖面土压(泥水压)稳定。③加强排土量控制。④对于土压式盾构必要时还应对盾构推力、推进速度、刀盘扭矩等盾构参数进行控制。

3、通过时沉降(隆起)控制

控制好盾构姿态,避免不必要的纠偏作业。出现偏差时,应本着“勤纠、少纠、适度”的原则操作。纠偏时或

曲线掘进时需要超挖。

土压式盾构在软弱或松散地层掘进时,盾构外围与周围土体的黏阻力或摩擦力较大时,应采取注浆减阻措施。

4、盾尾空隙沉降(隆起)控制

尾部空隙沉降(隆起)控制的关键是采用适宜的衬砌背后注浆措施,主要有:①用同步注浆方式,及时填充尾部空隙。②根据地质条件、工程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单液注浆或双液注浆,正确选用注浆材料与配合比。③加强注浆量与注浆压力控制。④及时进行二次注浆。

5、后续沉降控制【软土地基】

后续沉降主要在软弱黏性土地层中施工时发生,主要控制措施是:盾构掘进、纠偏、注浆等作业时,尽可能减少对地层的扰动;若后续沉降过大不满足地层沉降要求,可采取向特定部位地层内注浆的措施。 四、既有结构物保护措施

按照施工对象划分接近施工中既有结构物保护措施:1、盾构施工措施;2对既有结构物采取措施;3、盾构隧道与既有结构物之间采取措施。

盾构施工措施,主要是控制地层变形,同时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对既有结构物采取措施通常有结构物加固、下部基础加固及基础托换三类。

新建隧道与既有结构物之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种:1、盾构隧道周围地层加固;2、既有结构物基础地层加固;3、隔断盾构掘进地层应力与变形。

盾构隧道周围地层加固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注浆加固、高压喷射搅拌。

既有结构物基础地层加固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注浆加固、高压喷射搅拌。

隔断盾构掘进地层应力与变形采用施做隔断桩,具体可选用高压旋喷桩、钢管桩、柱桩、连续墙等形式。 【案例】

盾构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在初始掘进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由于掘进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施工参数。根据反馈的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相关的施工参数。

拆除洞口围护结构前要确认洞口土体加固效果,必要时进行补注浆加固。

塑流化改良效果差,对策是:选择适宜的改良材料和加强出土量管理。

413040 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

413041 喷锚暗挖的掘进方式选择

一、浅埋暗挖法与掘进方式

浅埋暗挖法具体施工方法有全断面法、正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等。

38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适宜人工开挖或小型机械作业。

全断面开挖法采取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形。

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工序简单;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2、台阶开挖法

台阶开挖法适用于土质较好的隧道工程,及分成上下两个工作面或几个工作面,分步开挖。台阶法又可分为正台阶法和中隔壁台阶法。

优点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灵活多变,适用性强。

台阶开挖法注意事项:对城市第四纪地层,台阶长度一般以控制在1D内(D一般指隧道跨度)为宜。针对破碎地段可配合挂网喷锚支护施工。

3、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断面较大的隧道施工。

将断面分环形拱部、上部核心土、下部台阶三个部分。环形开挖进尺为0.5-1m,不宜过长。台阶长度一般以控制在1D内为宜。

施工作业流程:用人工或单臂掘进机开挖环形拱部→架立钢支撑→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优点:核心土支承着开挖面,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施工安全性好。

注意事项:常要结合辅助施工措施对开挖工作面及其前方岩体进行预支护或预加固;一般不设或少设锚杆。

4、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降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隧道施工。

单侧壁导坑法是将断面横向分成3块或4块:侧壁导坑、上台阶、下台阶。

一般情况下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0.5倍洞宽,高度以起拱线为宜,不需要架设工作平台。

5、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又称眼镜工法。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断面分为四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下台阶。导坑尺寸拟定的原则同前,但宽度不超过断面最大跨度的1/3。

6、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

中隔壁法也称CD工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岩体不稳定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施工。

当CD工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CD工法基础上设临时仰拱,即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CD工法和CRD工法每一步开挖必须快速,必须及时

步步成环。

7、中洞法、测洞法、柱洞法、洞桩法

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别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施工,其核心思想是变大断面为中小断面,提高施工安全度。

中洞法施工就是先开挖中间部分(中洞),然后在开挖两侧部分(侧洞)。中洞一般采用CD、CRD或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

中洞法的特点是初期支护自上而下,每一步封闭成环,环环相扣,二次衬砌自下而上施工,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侧洞法施工就是先开挖两侧部分(侧洞),然后开挖中间部分(中洞)。

柱洞法施工是先在立柱位置做一个小导洞,当小导洞做好后,再在洞内做底梁。

洞桩法就是先挖洞,在洞内制作挖孔桩,梁柱完成后,在施做顶部结构,实际上就是将盖挖法施工的挖孔桩梁柱等转入地下进行。

二、掘进(开挖)方式及其选择条件

一次挖通:全断面法(地层好、跨度≤8m,工期最短)、正台阶法或称上下台阶法(地层较差【其他都是地层差】、跨度≤10m,工期短)、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跨度≤12m,工期短),防水都好,沉降都一般,造价都低,都无初期支护拆除量。【断面+2m,除外其他都有初期支护拆除】

先挖导坑【沉降大】:单侧壁导坑法(跨度≤14m、造价低、防水好、工期较短、初期支付拆除量小)、双侧壁导坑法(小跨度,连续使用可扩大跨度、工期长、防水差、造价高、初期支护拆除量大)。

分块开挖:中隔壁法CD工法(跨度≤18m,沉降较大、工期较短、防水好、初支拆量小、价偏高。)、交叉中隔壁法(跨度≤20m)

中洞法和侧洞法:小跨度,连续使用可扩成大跨度。 洞柱法和洞桩法:多层多跨,造价高。 除中洞法其他洞法沉降都大。 方法越复杂防水越差;

413042 喷锚加固支护施工技术

一、喷锚暗挖与初期支护

1、喷锚暗挖与支护加固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下结构需采用喷锚初期支护,主要包括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支护结构形式。

2、支护与加固技术措施

暗挖隧道内常用的技术措施:①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②小导管周边注浆或围岩深孔注浆;③设置临时仰拱。

暗挖隧道外常用的技术措施:①管棚超前支护;②地表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③冻结法固结地层;④降低地下

39

水位法。

【内:超前锚杆、小导管周边注浆、小导管支护(临时仰拱)】

【外:地表锚杆、地表注浆、管棚支护(冻结、降水)】 二、暗挖隧道内加固支护技术

1、主要材料

喷射混凝土【紧跟开挖面、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选用具有碱活性集料【碱破坏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用外加剂,速凝剂应根据水泥品种、水灰比,通过不同掺量的混凝土试验选择最佳掺量,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试验,要求初凝不大于5min,终凝不大于10min。

钢筋网材料宜采用Q235钢,钢筋直径宜为6-12mm。 钢筋加工而成格栅拱架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8mm。 2、喷射混凝土前准备工作

设置喷层厚度的标志。对基础面有滴水、淌水、集中出水点的情况,采用埋管等方式进行引导疏干。

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喷射量等条件选择喷射方式,宜采用分层湿喷【干喷对人体粉尘伤害】方式,分层喷射厚度宜为5-10cm。

钢拱架应在开挖或喷射混凝土后及时架设;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宜与钢拱架、钢筋网配合使用,长度宜为3-3.5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

3、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应紧跟开挖面,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承重,支托作用。整体看是由上而下,单层由下而上;2015统一全部为由下而上喷射。】。

钢拱架应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拱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采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钢拱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cm。

临时仰拱应根据围岩情况及量测数据确定设置区域,可采用型钢或格栅结合喷混凝土修筑。

4、隧道内锚杆注浆加固

锚杆施工应保证孔位的精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钻孔不宜平行于岩层层面,宜沿隧道周边径向钻孔。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垫板应与喷混凝土面密贴。钻孔安设锚杆前应先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

三、暗挖隧道外的超前加固技术

1、降低地下水位法

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宜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水土流失导致失稳】。

在城市地下工程中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时,最重要的决策因素是确保降水引起的沉降不会对已存在构筑物或拟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构成危害。

降低地下水位通常采用地面降水方法或隧道内辅助降水方法。

当采用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帷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应在开挖前进行注浆堵

水,加固围岩。

2、地表锚杆(管)

地面锚杆(管)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先钻孔→吹净钻孔→用灌浆管灌浆→垂直插入锚杆杆体→孔口将杆体固定。

锚杆类型可选用中空注浆锚杆、树脂锚杆、自钻式锚杆、砂浆锚杆和摩擦型锚杆。

3、冻结法固结地层

冻结法,用于富水软弱底层的暗挖施工固结地层。含水量大于2.5%、地下水含盐量不大于3%、地下水流速不大于40m/d,均可适用常规冻结法,当土层含水量大于10%和地下水流速不大于7-9m/d时,冻土扩展度和冻结体形成的效果最佳。

4、冻结法主要优缺点:

主要优点:冻结加固的地层强度高、地下水封闭效果好、地层整体固结性好、对工程环境污染小。

主要缺点:成不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案例】

爆破:需要资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建设主管和公安部门批准。

干法喷射粉尘危害较大。

承包方应按投标文件中的施工方案施工,如果需改变施工方案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一般只有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做法不对;别人对,自己错】

【分部分项闭口清单,工程量变化由业主买单,是业主的风险】

【措施项目开口清点,施工单位买单。双面剑:多了中不了标,少了做了没利润。】

分部分项清单与实际发生的数量不符时,应以实际数量为准,清单中的单价不变。

413043 衬砌及防水施工要求

喷锚暗挖通常要求工程完工后做到不渗水、不漏水。 一、防水结构施工原则

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隧道通常采用复合式衬砌设计,衬砌结构是由初期(一次)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所组成。

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隧道的复合式衬砌,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辅加防水层组成防水体系,以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洞、预埋件、桩头等接缝部位混凝土及防水层施工为防水控制的重点。 二、施工方案选择

施工期间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两类。

在衬砌【二次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沟)或暗沟和在隧底设置中心排水盲沟时,配合衬砌一次施工。

40

2016年一建市政公用工程七大名师笔记整理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pe5861kje3fmdy9ul8q7b8vd538ce00y2j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