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原因: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2)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然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属于生产力发展的范畴,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对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的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 总之,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2.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践证明,中国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变革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 科学内涵: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 基本特征
1) 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 是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 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 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 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 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差距的历史阶段
7) 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 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陷阱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是什么?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