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应知应会手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6 2:06: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十二、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职责是什么?

答: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适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能及时做出诊断。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菌检验以及药敏试验,并按规定进行报告。

5.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暴发时,应按规定及时报告。 6.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7、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 8.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减少污染及损伤。 十三、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吗?

答:是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医疗机构应对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院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工勤人员等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十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部门是指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如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口腔科、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等。 十五、 医院感染的报告有哪些要求?

答: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

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医院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分管院长,医院应在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十六、什么是医院感染流行?

答:医院感染流行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某医院或病区医院感染病例不断发生,其发病率超过平常或前一年同期的2~3倍。 十七、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十八、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类型有:

(1)某一综合征的暴发:在医院感染爆发时,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如消毒供应中心灭菌不合格时,同一批“无菌包”引起全院不同

科室病人、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

(2)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只出现某一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等。

(3)某一病原体感染的暴发:由同种同型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暴发,但感染类型可以不同,既有呼吸道感染,也可有手术切口的感染。 十九、由谁确认发生了医院感染暴发?

答: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或同种病原体(如MRSA)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 二十、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答: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控制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第二部分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诊断与预防控制措施

二十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二十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搜索更多关于: 应知应会手册 的文档
应知应会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pebh6wmjt7e16g2fc2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