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率进行比较,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为制订抗菌药物药物临床应用策略等提供依据。 三十四、为何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答:因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评价消毒灭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械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三十五、需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答:需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项目有: (1)使用中的消毒剂。 (2)紫外线辐照强度。
(3)消毒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 三十六、需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答:需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项目有: (1)使用中的灭菌剂。 (2)各种灭菌设备。
(3)灭菌后物品,如灭菌内镜、内镜附件等。 三十七、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有哪些?
答: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主要有: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血液净化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等。
三十八、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消毒要求(GB15982-2012)?
答:菌落总数应符合表1要求。
Ⅰ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GB 15982-2012 表1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空气平均菌落数 环境类型 CFU/皿 符合GB 50333要求 ≤4.0(30min) ≤4.0(15min) ≤4.0(5min) ≤4.0(5min) ≤150 — — — ≤5.0 CFU/m3 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 CFU/m2 洁净手术部 I类环境 其他洁净场所 II类环境 III类环境 IV类环境 ? ? ≤5.0 ≤10.0 ≤10.0 CFU/皿为平板暴露法,CFU/m2为空气采样器法。 平板暴露法检测时的平板暴露时间。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环境有关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三十九、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材应符合什么要求? 答: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四十、消毒剂的使用要求有哪些?
答:(1)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2)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ml;皮肤黏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其他使用中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四十一、对使用中的紫外线强度怎么监测(照射指示卡法)?
答: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
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180μW/cm2为合格。
第四部分 消毒与灭菌
四十二、什么是医疗器械?
答:用于诊断、治疗、护理、支持、替代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总称。根据使用中造成感染的危险程度,分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和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四十三、什么是灭菌?
答: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四十四、高水平消毒的定义是什么?
答: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处理。
四十五、中水平消毒的定义是什么?
答: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处理。 四十六、低水平消毒的定义是什么?
答: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处理。 四十七、医疗器械的危险度怎么分类?
答: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械。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直接或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四十八、如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时应注意:
(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等。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等消毒方法。
四十九、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未经清洗直接消毒灭菌能达到效果吗?
答:不能。如果医疗器械使用后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微生物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影响消毒因子的穿透,造成消毒灭菌失败。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五十、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答: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
(1)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使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的低温灭菌方法等。
(2)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使用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的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3)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已定碘等)、醇类、酚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4)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季铵盐类(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等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五十一、手术器械、穿刺针等医疗用品如何消毒?
答:手术器械及穿刺针等医疗用品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 五十二、换药碗应采用何种消毒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