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6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七大题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3 5:54: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6古代

诗歌阅读专项练七大题材

一、羁旅思乡诗

1.(2018·泸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11分)

夜 行 吴兆骞

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 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 客同属国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 忽忆吴趋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

【注】①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字汉槎,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23年。②属国:指汉朝的苏武,被扣匈奴19年,获释归国后曾任典属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的第一联紧紧围绕“夜行”展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行中所见景物的特点。 B.“惊沙”“飒风飙”突出了西北的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的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连。 C.颔联写三更雪原尚有人打猎,冰河四月才开始解冻,描写了当地的生活习性和物候特征。 D.尾联中“杨花”“楼阁”“玉骢”三个意象,虚实相生,描写春天来临时江南繁华的生活场景。 E.诗歌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突出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差异,全诗语言委婉沉郁。

【解析】选DE。D项,尾联是回忆,三个意象都是虚写;E项,写景时没有使用比喻修辞,“全诗语言委婉沉郁”不恰当。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颈联中的“客”“雁”可知,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作者在这种题材的诗中一般是抒发思念家乡的情感。由注释可知,“客同属国思传雁”一句运用了苏武的典故,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被赦免返乡。被遣戍酷寒荒凉的宁古塔,依然“学射雕”,可见作者身处困境依然乐观向上。尾句回忆江南,想象江南的繁华、热闹,实际是思念家乡,渴望回到家乡。

答案:运用苏武的典故,希望有朝一日被赦免返乡;从“学射雕”一事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困境依然乐观向上,没被命运击倒;尾联回忆江南繁华热闹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二、咏史怀古诗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蜀 先 主 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有力地衬托了后文刘禅的昏庸不才。

B.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下句化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

C.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两句词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D.尾联感叹后主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赐宴,命原蜀宫歌伎现场歌舞,而刘禅对此喜笑自若。尾联化用此意,表现刘禅不惜先业,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E.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解析】选AC。A项,主要在于称颂刘备。C项,无“嘲讽”之意。颈联意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叹惜刘备功业不能卒成。

(2)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妙处:①境界雄阔绝伦。“天下”“千秋”等字眼写出了“英雄气”至大无垠,万古长存。这样遣词用语显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臆。②用典不着痕迹。“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说过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③意在言外,旨意深远。“尚凛然”写出千秋之后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

②①

逼人,凸显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寄托诗人敬仰之情。(意思对即可) 三、咏物言志诗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地即属江南,此词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

B.“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词人的失望之情流落笔端,用笔极为细致。

C.“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句十分精妙,两句通过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比喻的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D.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E.作者先写在边地宜州看到梅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得香”再到“开遍”,层次清晰。

【解析】选BC。B项,“失望之情”错误,应该是“惊喜”;C项,应是拟人的手法,不是比喻。 (2)全词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情感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结合词语“天涯”“江南”“老”“少年”“去国十年”“平生”分析词中的对比,然后结合“也有”“不道”“应妒”分析情感。

答案: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豁达,又抒发出被贬西南边地的愤懑之情。 四、送别怀人诗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①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②《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③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④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江东”。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B.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诗人刻画了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形象,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D.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忍,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E.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解析】选AD。A项,“江东”有误,“不得意”点明“落第”。D项,“寓忍”有误,应该是于“羞”中寓愤。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 五、边塞征战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6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七大题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pfk53m2dr7yqpo85se79mzf00wrvr00iw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