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新人教版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8 10:23: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方法: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名人简介

以大家熟悉的《七子之歌》导入介绍闻一多和臧克家 (二)整体感知,梳理层次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指出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②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③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明确: 两个部分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

1 默读第一部分,学者——闻一多,思考下列问题: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明确:“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3.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

①“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③“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④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⑤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总结闻一多学者形象: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作为革命者——闻一多: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起过渡作用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明确:两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承上,“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启下 。“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些关联词,“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

2 5.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明确: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6: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7.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呢?那怎么理解他的说和做呢?

明确: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

8.总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是一个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的学者和革命家。

9.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来写啊?

明确: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于“学者的方面”,则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四)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明确: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明确: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明确:“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新人教版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prsf1gp623cwgi893aj3uh255c6oi00c2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