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逐年增长
近年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外贸易增速明显,增幅较高,加工贸易在全省对外贸易交易额中比重不断加大。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蓝色经济区内各个相关城市紧抓日韩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对外加工贸易,从零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年向上递增,以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城市最为明显。截止到至2012年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对外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768.4亿美元,是2004年的2.8倍,年增长15.7%。其中,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198.4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511.7 亿元,年均增长17.1%。加工贸易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92%,较2005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青岛、烟台、威海作为经济区内三个发展最快的城市,它们的领头羊作用发挥的越来越明显。2012年三个城市加工贸易总额一共合计674.2亿美元,占全省的78.2%,总量是济南、济宁等中西部10地市的近11倍。而且,值得我们着重注意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即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区域内对外加工贸易仍保持较好的上升势头。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分别完成 617.2亿美元、395.1亿美元和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4%、21.5%、21.1%,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3.6、11.2、17.4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额的比重达38.4%、44%和 38.6%。
2.贸易方式转变
贸易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贸易结构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内进料加工逐渐取代来料加工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1985年之前,来料加工一直是山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省的对外加工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1985年之后,来料加工增长势头不断变缓,进料加工发展迅速,其增长速度逐渐超过来料加工。而且,近年来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层次的不断的提高,外资企业进入山东半岛的速度加快,这种变化使进料加工在山东半岛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区域内最主要的对外加工贸易方式。截至2012年底,区域内进料加工进出口对外贸易总额达799.2亿美元,占整个区域加工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的 85.7%。而其中,对外加工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83.9亿美元,占整个出口加工贸易总额的85.9%。
3.机电、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上升
- 4 -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从出口的商品种类来看,机电、高新科技产品在出口比重中日益增加。之前,由于山东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在最初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山东省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都促进了山东半岛对外贸易的发展。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以及国外竞争压力的持续增加,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合山东省。面对这种不断变大的压力,山东半岛内各个城市不断积极调整自己城市的对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对外贸易产品中的出口比重。截至2003年底,机电产品出口正式取代纺织服装出口,成为了山东省对外加工贸易出口额最多的商品。截止到2011年,区域内对外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高达652.7亿美元,占整个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8%。并且其中出口加工贸易额达到443.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8.6%。(如图2-2)
图2-2山东省加工贸易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图
(二)蓝色经济区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居于黄海和渤海的交界处,北边与辽东半岛相望,紧紧包围着渤海。整个山东半岛深入中国黄海之中,是中国北方最靠近西太平洋的半岛。从国际关系上来看,山东半岛东面是韩国、日本的海上邻居,是中国大陆最接近韩、日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对外开放条件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同时从国内经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于北边京津塘环渤海经济区和
- 5 -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南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之间,南边与江苏、浙江、上海相邻,北边则与北京、天津、辽宁相邻,西边靠着我国能源基地山西省甚至是整个大西北。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可以接受多个地区的经济优势条件覆盖,而且还有广阔的中国大陆内部作为经济发展腹地作为缓冲。更重要的是,经济区内交通特别发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河道、管道等运输方式相互补充。
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岛市。青岛市是山东省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当然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里发展最好最快的城市,同时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青岛港是山东半岛乃至山东省最大的港口,青岛港目前全年的进出口货物的总量已超过1亿吨大关。青岛港已成为蓝色经济区进出口商品的最重要的海上渠道。同时烟台、威海、日照的发展速度依然很快,也逐步具备对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区位优势。
2.大型知名企业众多,国际化知名品牌云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大中型企业众多,而且还有众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企业,这些企业的集群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逐步形成了具有全中国甚至国际意义的产业创新集群。典型的例子包括以济南机床、烟台经济型轿车厂等为代表的机械产业,以海尔、浪潮、中创等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信息产业等等各种工农业产业。区域内的机械、能源、建材、电子等基础工业产业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其它很多大型城市发展十分重要的上游产业。同时这些家电、轻工、汽车等工业产业,也需要其他城市的产业支持。
3.投资环境优越,外企和民企发展速度快
外商投资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民营企业也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脚步快速向前发展,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特征,也是山东区域内企业经营主体结构特征。因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外商投资企业不断的进入山东半岛地区,从事加工贸易活动。在因为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有着无比的超前性,外商投资企业逐渐取代国内外贸企业,成为山东半岛加工贸易的主体,对半岛经济区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贸易方式以及产业链的上下延伸都产生非常重要的重要影响。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国外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624.2亿美元,占整个山东省的74.8%。在这些数据里,出口贸易总额达409.4亿美元,占全省贸易额的73.3%。同时,山东省不断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本土的外贸企业,这使得区域内本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速度得到显著提高。截止到2012年,蓝色经济区域内本土民营对外贸易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1亿美元,同比增长54.1%,比整个山东省的平均水平还要高 43.8个百分点。其中,对外贸易出口高总额达68.5亿元,同期比前一年增长 53.1%,比整个山东省平均水平高41.1个百分点。以2012年为例,山东加工贸易出口百强企业进出口总额达514.6亿美元,占全省的61.6%。在这百强外贸企业中,山东半岛蓝色经
- 6 -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济区的企业就占到了6成。其中,有4家企业年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总的进出口总额达212.3亿美元,占全部百强企业的41.3%。
4.优惠的对外贸易政策,充裕而低价的劳动力
大量外商到山东半岛来投资,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这得益于山东政府制定了大量优惠的对外贸易政策。外商会因为投资企业的设立地区、企业性质等项目的不同,分别获得了减免24%、15%税率征税的规定。
另外,地方政府在认真执行国家的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制定出了一系列单独的政策吸引外资到本地投资。威海市文登简山镇,通过模仿建立仿韩式工业园,从而达到吸引韩资企业在此建厂经营,这成了山东半岛吸引外资典范。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而且大多数的人口都集中在山东半岛,并且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山东省的劳动力成本很低,这导致山东半岛对外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区域内大量的待业工人的再就业为山东半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也提供了丰富低价劳动力。劳动力的低廉降低了外贸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外贸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据统计,2011年1—7月,山东省纺织品、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电子电器,成为了山东省第二大出口商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的出口总量也达到了整个山东省贸易总量的49.1%。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是山东省人口红利导致的结果。
- 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