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 15:51: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题目 :基于地域分异规律对中国植被

和对应土壤景观的分析

姓名 :刘云宁

学号 :1026010656 年级 :2010级 专业 :地理科学

基于地域分异规律对中国植被和对应土壤景观的分析

刘云宁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地域分异及其原因,并对其引起的植被与对应的土壤景观进行描述,指出对应土地较适宜发展的农业方向,为土地总体规划提供了基础知识。 关键词:地域分异;景观规划 ;土地利用; 植被

Analysis Of Vege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oil landscape In China

Based On The Areal Differentiation Law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areal differenti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ason of it. Then, it describes the vege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oil landscape resulted form the areal differentiation. And it points out the better destination of agriculture,affording basic acknowledge of land planning.

Key words:areal differentiation;landscape planning; land use ;vegetation

0引言

中国面积广大且处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的交接处,势必会受到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宏观上在植被与土壤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形成一系列景观。不同的景观形成于不同的水热条件,而这些水热条件又适宜于不同的植被、作物生长。对这些景观系列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为土地利用与规划、农业资源开发等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

1地域分异与景观规划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低于单位的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个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狱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表征地域分异的最重要规律是自然地带性。自然地带性一般可以分为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太阳辐射能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是制约自然地带性的基本因素,由此产生了纬度地带性(表1)。

表1 中国温度带划分示意表 温度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10℃积温 >8000℃ 4500℃—8000℃ 3400°—4500℃ 1600°—3400℃ <1600℃ 生长期(天) 365 分布范围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218~365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171~218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100~171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100 0~100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青藏高原 <2000℃(大部分地青藏高原区 区)

地球自转造成地表流体,也包括气团、洋流等发生偏转,又增加了地带性图式的复杂性。又由于海陆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引起了能量收支状况的改变,从而导致地带性规律发生很大的扭曲变形,所以地表某些地理地带并不具有连续分布的形式,而往往是断续的,某些类型集中在大路边缘另一些又多见于内陆,这种大致沿经度方向的地带性分宜被一些地理学家称为“干湿度地带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度地带性。

景观生态学主要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区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景观。景观是自然地理 研究的最基本单位,其格局有一定的异质性。景观规划是景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景观生态规划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使景观内部社会活动以及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达到对景观优化利用,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生产,合理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开发速度、规模、容量、承载力等的辩证关系。根据区域生态良性循环和环境质量要求设计出与区域协调和相容的生产和生态结构,提出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措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植被与土壤景观的分异研究对现代土地利用、土地规划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因其广袤的土地,分布着这几种地带性景观。研究这些景观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的土壤、植被分布,进而为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土地规划提供基础知识和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为具体的中国植被和土壤分布景观。

2纬度地带性景观

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宜规律一东部湿润去最为明显,自北而南一次出现下列自然景观地带:

2.1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带。要分布在北纬49度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这里是我国最寒冷,多年冻土层分布最广,代表性的植被是耐寒的兴安落叶松。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漂灰土,土壤溶液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此地带性土壤不适宜发展经济农业,但对于森林植被的生长,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中国碳汇地都有重要的意义。

2.2温带真阔叶混交林景观带。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这里距海较近,气候湿润,分布着以海洋性针叶林为主的真阔叶混交林,例如红松,阔叶树种有枫桦、花曲柳等。暗棕壤是真阔叶混交林下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溶液呈弱酸性至中性反应,肥力较高。适宜大面积发展农业,种植经济林,是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主要来源地之一。

2.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与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这里夏热多余,冬季干冷,阔叶林冬季落叶,故又称夏绿林带。棕壤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适于发展暖温带果木林,可以大范围种植农作物。

2.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带。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土壤肥力普遍较高,温度较适宜,适合发展亚热带作物。依植被、土壤的分布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景观地带:

2.4.1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分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黄棕壤的性质具有黄壤与棕壤的的某些特征,呈微酸反应,自然肥力较高。 2.4.2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棕壤景观带。是亚热带的典型部分,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及云贵高原东部等地。地带性红壤分布范围较广,东部约自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西部包括云

贵高原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南缘地区,所发于再深厚的红色风化壳粘土层上。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多云雾,干实际不明显的地方,一云贵高原分布最广。本地适宜发展茶、油桐等亚热带经济林。

2.4.3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分布于滇、鄂、桂三省的南部,闽东南及台湾中南部,天然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有砖红壤与红壤特点。

2.5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诸省区的南部,西至西藏南部的亚东附近,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热量、雨量充沛,形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发展热带果木林和经济橡胶林。

2.5.1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带。主要分布与台湾南部,海南岛东南部、云南和西藏南部局部湿热的山谷或低地。

2.5.2热带季雨林景观带。分布于热带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的地区。我国的热带季雨林比热带玉林广阔。这里由于常年高温多雨,化学风化及淋溶作用较强,富铝风化壳深厚。砖红壤全剖面均为红棕色,成酸性反应。本地带是我国发展热带种作物的重要基地。

3经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仅东临东海,西部高山高原隔离印度洋水汽而成为气候屏障。这种海陆分布特点对水热条件组合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我国因东临东海海域成为中国几乎唯一的水汽源地,导致同一纬度上的降水量有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从而使自然带呈现一定的交替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表2)。

表2 中国干湿状况分布划分示意表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年降水干湿状况 量(mm) >800 >400 <400 <200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植被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森林 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草原 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草原 青藏高原大部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降水量<蒸发量 荒漠 原西北部 降水量<蒸发量 由于这种差异可以具体划分出以下地带:

3.1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带。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分布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以及东北平原的黑土、黑钙土区。黑土系列是森林草原下地带性土壤,包括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灰黑土。以东北地区分布面积最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腐殖质累计过程,形成了深厚的腐殖质层,具有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的良好条件,尤其是黑土、白浆土和黑钙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土壤,生产潜力很大。土地利用方式是主要以畜牧业和旱耕业为主,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3.2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景观带。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土壤系列包括褐土、黑垆土、绵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进行的腐殖质积累。土壤相对贫瘠,作物生长不良好,比较适合发展草原牧业。

3.3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带。典型高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东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栗钙土是典型草原下的地带性土壤。

3.4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荒漠草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以及荒漠区的的山地下部。棕钙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和准格尔盆地北部等地,是温

带荒漠草原地带性土壤。灰钙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北部、银川平原、湟水中下游平原、伊犁河谷等地。

3.5荒漠漠土景观带。包括阿拉善高平原,河西走廊、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温带性和暖温带性荒漠带。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土地绝大部分处于难利用状态,部分土地以利用畜牧业和绿洲农业为主。

4结语

我国景观的地域分异结构图式是由湿润环境条件下的海洋性地带普和干旱环境下的大陆性地带普构成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干湿度分布中,仍有纬度地带性差异。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应注意层次分析和交错分析,并区别这两方面对于某一地理环境的贡献权重,综合分析。中国地域分异规律与土壤植被景观结合的研究会为中国土地规划利用提供基础,进而为协调人类对景观的利用关系,遵循一系列原则进行景观规划,协调土地利用矛盾,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光和,蔡运龙,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丁圣彦,生态学-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李天杰,土壤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文聚,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 5.薛开银,戴树琪,试论土壤生态类型与农业区的划分,土壤肥料,1985 6.孙颔,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农业区划,中国水土保持,1984,12

搜索更多关于: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的文档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q8om1snj60zdc5257e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