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二)水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11:42: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2讲 水体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水循环 【基础必备】

1.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意义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高考考查命题切入】

1. 学会用水循环的相关原理来解释某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某一水循环环节来实

现的。 ①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时间变化,使下游入海水量总体减少 ② 调水工程: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③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中地面被硬化,透水性差,是城市地表径流增大,下渗量减少,

蒸发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④ 植树造林:使蒸腾量、下渗量、地下径流量增多,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洪峰提

前。 ⑤ 引水灌溉:使下游地表径流量减少;本区地下径流增多,地下水位升高。 ⑥ 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径流),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倒塌;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水质下降。 相应措施:雨季回灌;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合理开发地下水、节约用水。 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基础必备】

1. 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补给关系

2.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答题描述模版

3. 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高考考查命题切入】 1. 人们常利用的水体形式

人们生产、生活最常利用的水体形式:河流水、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在湿润地区(如南方),主要利用河流水、湖泊水;半湿润地区(如:华北地区),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西北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地下水 2. 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信息判断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河流由源头至入海口处可能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往往会以一种补给为主。

① 河流水、湖泊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主要取决于三者之间的水位高低关系。河流水

水位、湖泊水水位、潜水位。原则:水由水位高出流向水位低处。

1

② 雨水补给河流水导致河流水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需考虑该河流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及

气候特征(降水、蒸发的关系)。世界上的大江大河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③ 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水主要取决于气温高低。 3.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流速、水位 (1) 外流河答题:河流径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有无凌汛,有无结冰期及长短,含沙量大小,流速大小,水位高低季节变化。

(2) 内流河答题:季节性流河,径流量小且往下游径流量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结冰期;含沙量(汛期含沙量大,上游含沙量大) (3)影响河流径流量大小变化的因素分析思路

来水:降水量、流域面积、支流多少、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

去水:蒸发量、下渗量、人类活动生产生活用水、修建水库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 (4)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因素:

① 看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② 看河流流经地区有无湖泊、水库的调节;湖泊、水库下游一般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比湖泊上游小

③ 看流经地区有无密集的人类活动:一方面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会使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在某一季节大量减少;两一方面,人们破坏植被、城市化的发展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5)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的因素

① 气候:降水量及季节变化,一般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的地区,含沙量较大 ② 地形:地形起伏大,坡度陡的地区,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 ③ 植被:植被覆盖率较低或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含沙量大 ④ 水文:河流径流量大的地区或季节,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 ⑤ 土壤: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含沙量大。 ⑥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通过改变自然环境要素来影响含沙量。 若只分析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版:

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含沙量大/小;汛期出现的季节;有/无结冰期;流速快/慢。

若对比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答题模版:

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含沙量大/小;汛期出现时间(月份)及长短; 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速快/慢。 【2】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形态及河网密度、流程长短、流域面积、河道、流向 ① 内流河的典型水系特征:河流短小稀少,流域面积小。 ② 岛屿上河流的典型水系特征:河流短小急促、流域面积小、水系形态多呈放射状。 4.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1)河流与农业:① 提供灌溉水源 ② 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平整的土地 ③若是商品农业,大宗农产品的运输,河流提供交通条件

(2)河流与工业①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② 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 ③ 提供丰富的水电资源 (3)河流与城市: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其区位优势包括: ① 提供水资源 ②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水运与港口),特别是河流交汇处、入海口处、航运的起点、终点是城市主要分布区 ③ 古代城市布局于凸岸,其防御作用 ④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

(4)河流的开发方向

影响河流的开发方向: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山区)一般开发水能、保护植被、发展旅游

2

业;河流中下游(平原区)的开发方向一般开发航运、农业灌溉。 (5) 河流航运的条件(水文水系特征):从径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有无结冰期;地势起伏及流速;河道特点(深、宽);水运网(支流、运河、水库船闸) 影响通航里程;经济腹地价值(沿岸经济水平、城市等级数量等)考虑航运价值。 考点四: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世界洋流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等 2.世界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会绘制洋流模式图。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考察切入点】

在历年高考中,主要考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往往是给出局部区域图。 第一步,必须先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判断该区域海域中洋流流向和性质 第二步,根据洋流的性质及流向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1.洋流流向及性质的判断

① 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

中低纬大洋环流:大陆的东岸为暖流,大陆的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大陆东岸为寒流,大陆西岸为暖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自西向东,寒流;极地环流,自东向西,寒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形成顺时针环流圈);冬季自东向西(逆时针环流圈) ② 根据等温线判读: ⅰ判读半球

ⅱ判断洋流性质:高水温区流向低水温区的为暖流;由低水温区流向高水温区的为寒流 ⅲ 判断流向: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 根据纬度判断:

一般说来,有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2.洋流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①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②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多使气候呈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2).海洋生物 ① 寒暖流交汇处,下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舟山渔场)② 在离岸风作用下,上升补偿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秘鲁渔场、非洲西南大渔场) 补充渔场形成条件:

① 洋流 ② 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③ 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 ④ 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3)洋流对航行的影响:① 逆流或顺流:必须知道某海域航向与洋流流向 ② 海雾: 寒暖流交汇处、中低纬海域寒流流经区(大陆西岸);中高纬海域暖流流经区。③ 冰山,北半球中高纬寒流南下,主要是中高纬大陆东岸,此外在欧洲西岸,由于东格陵兰寒流,也有冰山活跃,但较少,该纬度收暖流影响较大。南半球受西风漂流阻挡,向低纬的冰山少

④ 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考题主要是将洋流的流向与污染物的扩展方向相结合。因此必须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确定某海域洋流的具体流向。

3

【高考真题汇总】 考点一:水循环

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2011 江苏卷地理,21)城市化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④

(2012·天津文综1)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13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

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2.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l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2012·福建文综8-9 )图 4 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3-4 题。

3.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4.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5.(2011 山东卷文综,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考点二: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而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

6.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4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二)水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qe3o0snbi38gut0yjr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