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 ;
②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答案:(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2008上海)41(11分)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
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 13 -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蒸馏水 PH7.5的缓冲液 纤维素悬浮液 微生物A提取液 微生物B提取液 微生物C提取液 总体积 1 1.4 0.3 0.1 2.0 2 1.4 0.2 0.3 2.0 3 1.4 0.2 0.1 2.0 4 0.2 0.3 2.0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剂,摇匀后,进行 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B提取 颜色深浅程+ 度 +++ ++ 微生物A提取物 物 微生物C提取物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 。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 。 答案:【实验步骤】(2)如下表
- 14 -
(4)班氏 加热(加热至沸腾)
【分析讨论】(1)4 (2)红黄色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4)微生物B (5)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言之有理即给分)
(2008重庆)30 I.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
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⑴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
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 中,其结构最初由 发育而来。
⑵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 ,
糖类在 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 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
⑶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
- 15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上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⑴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⑵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置)的混合液 ,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
b ⑶实验结果: 答案: 30、
I.⑴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子叶;受精卵 ⑵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氧化分解;转氨基;氨基酸 ⑶下降,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II.⑴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⑵判断正误
a:×,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⑶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2007江苏)19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 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