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经椎间孔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0 23:53: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经椎间孔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

分析

作者:邓乾兴;欧云生;朱勇;赵增辉;黄秋

作者机构: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ISSN:0253-2352 年:2018 卷:038 期:003 页码:156-163 页数:8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聚醚醚酮

(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行TLIF手术的患者,于X线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点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节段性前凸角.根据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在随访期间的丢失值将患者分为融合器下沉组(≥2 mm)与融合器未下沉组(<2 mm).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对可能影响融合器下沉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椎间隙高度、节段性前凸角等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发生融合器下沉,发生率33.6% (36/107).融合器下沉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61±13.82)岁,平

均随访(26.33±7.66)个月;融合器未下沉组71例,男28例,女43例,平均年龄(53.80± 14.94)岁,平均随访(23.82±8.9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病程、随访时间等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器下沉组下沉2.02~5.53 mm,平均(2.79±0.78) mm.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椎间隙高度、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性前凸角与融合器下沉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术后椎间隙高度为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OR=1.864,95%CI为(1.207,2.879) mm].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点融合器下沉组与融合器未下沉组VAS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融合器下沉受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性前凸角的影响,其中术后节段椎间隙高度是独立危险因素,椎间隙过度撑开可增加融合器下沉风险.

经椎间孔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分析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qph545dzv47hq70zb090vngk58yn6010d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