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心理学(加试)复试仿真模
拟三套题
一、简答题
1. 试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可参考杨小冬,罗跃嘉《注意受情绪信总影响的实验范式》一文(心理科学进展2004, 12(6):833-841)或检索其他有关文献。
【答案】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工作者就个体对情绪信息的知觉注意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颇受注目的成果。以下围绕情绪Stroop 实验、点探测实验、线索提示实验、情绪条件反射实验以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实验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实验范式简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 (1)情绪Stroop 实验范式中,负性情绪信息对任务加工的显著干扰通常发生在有情绪障碍的被试组,而在正常被试组则比较鲜见。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此偏向发生在前注意阶段。
(2)传统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任务通常用来测查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在双听实验中,被试可能会进行注意的转移,快速地将注意资源分配给非注意耳。在与情绪信息有关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中,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注意偏向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此研究结果与情绪Stroop 掩蔽实验的结果一致。 (3)线索提示范式是基于Posnex 等人研究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的经典模式,研究证明手动反应时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慢于有效提示条件,产生提示效应。因为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注意需要从提示位置脱离开并转移到靶刺激位置。此外,情绪线索的提示效应主要发生于特殊个体,还是具有普遍性,仍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证明。
(4)通过情绪条件反射实验来探查负性含义刺激对注意的影响。有效提示范式则表明了情绪信息对注意转移的影响。个体在识别出威胁性刺激后会快速转移注意。当靶刺激出现时,被试的注意已经不再集中在线索上,从而更快地注意到靶刺激,因此造成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反应时差异的消失。从生存适应的观点来看,个体对威胁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在最初阶段是一种警觉反应,紧接着则是逃避反应。
(5)研究者主要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中特有的“注意瞬脱”现象来研究注意和情绪的关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表明个体在注意资源有限时仍对情绪信息比较敏感。
2. 怎样理解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似物理学的规律?
【答案】以认知心理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主要潮流曾大大推动了心理学的前进,但是认知心理学仅强调用计一算机程序来类比人的心理过程,即仅仅从软件层次上来进行类比,而不涉及硬件,不涉及产生心理过程的大脑。这表明它遵循的是信, 论的思想,即只强调信息本身,而认为信息的载体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一种只强调形式而小重视物质本身的倾向或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己获得 成功,它对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都给予统一的描述和解释。但是,几十年来,这种方法己使人工智能不时陷入困境,它应用于心理学的局限性也愈来愈明显。
(2)在知觉、注意、表象、记忆等基本过程中常常出现对立的观点和流派而看不到解决的前景。心理学可能应当从生物学中得到启发。生物学的知识依赖于对千百万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研究,每种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千差万别。因此,仅仅在最抽象的和质的水平上才能谈论生物学的最一般的规律,许多生物学的规律都只适用于单一的物种。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过程。因此,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小似物理学的规律。
3. 实验与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实验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在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它能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因果性的说明。观察的方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通过直接观察或者借助仪器观察而搜集事物信息的方法。 实验法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1)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观察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2)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则不能。
(3)实验法所得资料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法所得资料不易进行定量分析。
4. 何谓前景理论?
【答案】前景理论是由卡内曼及特弗斯基提出的有关人类决策的理论。卡内曼和特弗斯基做了一系列心理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实际决策行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预期有所偏离,并且这些偏离都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因此,卡纳曼和特弗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对这些系统偏离进行解释。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回避损失是指损失的效用要比等量收益的效用得到更大的权重。卡纳曼和特弗斯基总结了一条损失一收益函数曲线,当收益逐渐增加时,价值增长很少,而当损失增加时,价值却降得很快。
(2)参照效应指人们一般是依据某一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依据纯价值进行决策。 (3)捐赠效应是指对于获得本不属于自己财产的东西,人们倾向于给予高的评价。卡纳曼认为被试获得了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由于不想放弃,所以对此样物品估价很高。
5. 信号检测论与古典心理物理法的差别是怎样的?
【答案】信号检测论是对古典心理物理法的继承和发展。信号检测论区分了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古典心理物理学的方法仅仅能判断感受性的有无,不能区分感受性与判断标准,但是它能很好地说明感觉的概念。二者的具体差别可从基本阈限理论和测量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1)基本阈限理论存在差别
古典心理物理法的阐限理论认为作用于感受器的一个刺激,引起一系列的冲动,在大脑中枢发生了一种效应。阈限是一个固定点,被试的判断连续对应于反应的连续,当刺激超过最小量——阈限时,被试就判断“有”,当刺激低于阈限时,被试就判断“无”。
信号检测论认为被试觉察信号有一个中枢神经效应,这种效应随着每次刺激呈现,时刻都在变化。信号总是在噪音的背景上产生,信号的影响和噪音的影响都被假定为正态分布。人类觉察是建立在统计决策论的基础上,被试选择一个标准,当给定的刺激超过这个标准时,被试就反应“有”,否则则说“无”,这个反应标准就是阈限。 (2)测量方法上存在差别
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最不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信号检测论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有无法、评价法。
6. 为什么要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答案】操作定义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Bridgman ,1972)提出的,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