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农民应该作为技术决策与应用的主体和技术的扩散者。 11.农业推广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1)、早期的农业推广——“技术传输”:①注重技术在技术传输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忽视了农业推广的本质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为了达到所预想的目标而从事工作,忽视了农民在“技术传输”中的地位和作用。③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决不应该只是技术的被动接受者,只作为“技术传输”中的劳动力和工具,而应该作为技术决策与应用的主体和技术的扩散者。
(2)、农业推广实践与理论的发展:①技术传输 ?双向沟通 ?创新扩散理论——进步农民策略 ?目标团体理论——用户导向;②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 ?农业推广框架理论 12.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
(1)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村居民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性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范围:是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群体之间的沟通原理、方法与策略。
(3)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农业推广学要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效率的原理与方法。
(4)、影响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因素:从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看: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2、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13.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与知识来源: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是农业推广学理论结构的核心,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农业推广工作实践是农业推广学的最要知识来源。 14.简述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基本内容
15.简述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 16.怎样加强我国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研究? 17 . 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刑?
常规农业推广;培训与访问体系;综合农业发展计划;商品开发与生产;商品导向型推广;社区发展;农村振兴;综合农村发展计划;农业知识与信息传播;农村综合咨询服务。
第三讲 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原理
1.创新可以指新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设备,但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但创新并不一定或并不总是指新的东西,只要它对人们的反应是新的东西均可称之为创新。创新一般指技术而言,技术则包括两个方面:硬件和软件。
2.创新采用:它是一个过程,是个人(或其他决策单位)首先从获得一种创新的知识,然后是态度形成、决定采纳或反对,新观念的实施,直至所做决定得以确认的全过程。创新采用过程也常被描述为个体采用过程
3.采纳率:是指一种创新被某社会系统众多成员所采纳的相对速度。影响采纳率的因素有:创新的特点、创新决策的类型、传播渠道在扩散的不同阶段的性质、社会系统性质、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
4.影响农民采用的创新特征: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技术的可分性)、可观察性。
5.创新分5个采用者群体及其特征: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6.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农业创新的采用可分五个阶段:认识阶段、感兴趣阶段、试用阶段、评价阶段、采用阶段。 创新扩散4要素:创新、传播渠道、时间、社会系统。
7.各类采用者在采用过程中各阶段的时间差异规律。不同采用者在采用过程中各阶段的时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从认识到试行所用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试行到采用所需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认识到采用所需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8.积极发挥推广在采用过程中的作用:集中指导;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推广方法;推广方法的应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推广人员要根据他们各自接受的速度采用分阶段指导。
9.创新扩散的含义:创新的扩散则是指一项创新从最初采用者或最初采用地区向外扩散开,扩散给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这种扩散可以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向另外几个单位或者一个地区向另外几个地区的扩散。
10.意见领袖关系的扩散网络:1、意见领袖指群众意见的代表人物。他或她可以是一个人或几个人。他(或他们)生活在一个社区内,往往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并得到其他成员的信任和尊重。这些人不一定是领导,但有很大的影响力。2、扩散网络即沟通网络,是个人间基于特定信息流的相互联系。一个人的网络联系程度是决定创新采纳的主要指标。3、 社会学理论表明,个人是通过观察、通过模仿来效法相似行为,来向其他人学习的。 11.创新扩散的要素
创新扩散有4个要素:1.创新 创新是创新扩散的基础、物质前提。在新产品、新设备、新方法、新观念等创新中,能促成问题解决的创新是推广过程中最受重视的。2.传播渠道 新技术(或其他新事物)经某些渠道使供者和受者沟通,从而使采纳者与创新联系起来。传播渠道是指人们互相传播信息的途径或方式。3.时间 创新的扩散是有一定时间界定的4.社会系统 创新的扩散是在一个社会系统的成员间发生的。
12.创新的扩散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为S型曲线。(一)突破阶段(二)关键阶段(三)自我推进过程
(四)浪峰减退阶段
13.农业创新扩散的特点?它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阶段性(试验示范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交替阶段);交替性(保证创新扩散的连续和发展;选择适当的“交替点”,新旧创新的交替点是十分关键的);时效性(无形磨损导致过期失效,有形磨损本身丧失优良特性,其他磨损如政策、价格、人为)。
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无形磨损:创新不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创新项目取而代之,导致“过期失效”;②有形磨损:虽然未被新的创新取代,但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因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使用价值,如优良品种混杂退化、种性退化或某种优良特性丧失(如抗病性的丧失等)都属于有形磨损。其他磨损:政策磨损,指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法令及业经济计划的调整所造成的农业创新早衰;价格磨损,指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产品比较效益下降而造成的农业创新磨损;人为磨损(又叫推广磨损),指由于推广方法不当造成的农业创新的早衰。 14.不同条件下农业创新的扩散曲线
(一)标准型曲线(二)低效型曲线(三)短效型曲线(四)曲折型曲线(五)高效型曲线(六)速效型曲线
15.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一)采用者特征:农民的基本素质、农民的社会学特征、创新采用的动机、农户的生产经营条件;二)创新自身特征: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的可分性大小、技术的适用性;三)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网络系统。
16.进步农民是指那些受教育较多,大众扩散媒介联系较广,在舆论方面有更多影响的意见领袖,掌握更多的资源禀赋的农民。进步农民策略是在农业推广过程中,将推广的重点放在进步农民身上,将他们作为新技术采用的示范户,并希望其他农户能信效示范户的行为,从而达到新技术在一定区域扩散的策略。策略的缺陷:采用者群体一致性的假设、造成不平等和社会分化、信息失真、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 17.简述采用与扩散的关系。
第四讲 农民心理、农民行为与农业推广
1.农民心理的基本特点:“农本思想”开始动摇,农民出现分化;渴望科学技术,但苦于没有文化;守旧心理强烈,生产只凭自己经验;直观现实、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惧风险和从众心理依然强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