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契约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5:22: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约。具体的,我们认为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由以下原因导致。

(1)、当事各方的有限理性导致了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所谓有限理性,根据西蒙的解释,就是主观上希望理性,而客观上无法做到。具体到财务契约方面,也就是财务契约的各方当事人主观希望通过财务契约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达到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的对称分配,但是,客观上由于各方当事人的有限理性,无法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情况时前做出合理、准确的预期,并在财务契约中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有限理性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完全的财务契约是不可能实现的,最终实现的财务契约必然都是不完全的。

(2)、当事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信息是缔结契约的基础,一个完善的契约往往是建立在当事各方具有充分信息的基础上的。而如果信息在当事各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则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有动机也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侵害其他当事方的利益,例如逆向选择问题。从而,一个充分信息基础上的能够有效的激励约束各当事人的完全的契约便不复存在。对与财务契约而言,财务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同样是一个客观现象。例如在股东与经理人员的报酬契约中,对于经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信息,股东是无法直接观察并准确测量的;在债权人与企业签订的债权契约中,有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状况,债权人同样也是难以准确观测的,因此,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会导致完全的财务契约不可实现。另外,针对与财务契约而言,除了信息分布的不对称之外,还存在财务信息被操纵,从而导致虚假信息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同样也会导致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对于负责财务信息生成和呈报的企业经理人员(管理当局)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和操纵财务报告,因此能对财务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修饰,并依靠这样的修饰来得到超额报酬;而同样的,掌握了企业实际经营控制权的股东也完全有可能操纵财务信息,损害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上市公司红光实业、银广厦造假案等。因此,财务信息的可操纵性也是造成财务契约不完全的一个重要原因。

(3)、即使财务信息是对与各方当事人来说对称分布的,由于第三方的不可证实行,仍然会导致契约的不完全性。这是因为,对于当事各方能够观察到的信息,但对于第三方来说,确实难以证实的。再加上由于法官本身也受有限理性的制约,所以这一证实成本就更高。在财务契约中,第三方的证实往往需要以财务信息为基础,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又是由企业完成的,然而,内部证据在进行第三方见证时往往很难令人信服。所以,财务契约难以以较低的成本在第三方的介入下被执行,而只能主要依靠私人秩序来解决。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一个完全的财务契约也是难以实现的。

3、不完全财务契约的经济后果分析

财务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而由于财务契约不完全性的存在,我们认为如果对这一不完全性不加以有效的事前控制和事后协调的话,将会导致激励不足与约束失控两个主要的负面影响。首先,不完全契约将会导致激励不足。这里所指的激励不足具体就是指有关利益各方对于企业的专用性投资的不足。因为契约不完全性的存在,事前缔结一个完全的契约是不现实的,因此,事后的再谈判和协商不可避免。而在事后的再谈判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一方会因为其资产的专用性而面临被套牢的风险,即有可能面临对方机会主义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为了减少这一损失的可能,有关当事方会减少自己事前的投资来保护自己,但从企业角度来看,这将会导致企业的有效投资的不足,制约企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在财务契约中所讨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因为契约的不完全性而减少对企业有利的专用性投资。例如股东和债权人会因为防止物质资本投入企业后丧失流动性而成为被套牢的资本,从而减少物质资本的投入。对于企业经理人员来说,有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投入的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得不到补偿而减少自己的创造性人力资本的投入。因此,激励不足将最终限制企业的发展。其次,不完全契约将会导致约束失控,

具体表现为机会主义行为的泛滥。因为契约的不完全性,所以无法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界定,所以某些掌握信息优势的利益相关者就有可能利用这一优势来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由于不完全契约的第三方不可证实性,将导致对这样的机会主义行为制裁的成本过高。例如大股东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转移公司资产、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等。而公司的经理人员也完全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操纵财务信息,使自己报酬最大化,或者力图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费方域就曾提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和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得经营者具有直接控制公司的先天优势。因此,信息优势会造成事实上的财务控制权,而这一财务控制权往往会成为机会主义行为的有利条件。机会主义行为的泛滥将会大大降低财务治理的效率。

阅读文献:

[1] 杨瑞龙,聂辉华. 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 经济研究,2006,02:104-115. [2] 尹霞,孟令彦. 契约理论的发展历程[J]. 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B:64+66. [3] 周燕,廉莲. 契约理论综述[J]. 管理观察,2008,23:256-257.

[4] 赵艳,刘玉冰. 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 财会月刊,2006,21:3-4. [5] 张秀. 契约理论的发展及其困境[J]. 求索,2009,02:61-63.

[6] 易麟. 财务契约理论文献综述[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5:17-18. [7] 方华强,刘汉平. 财务契约理论及其应用[J]. 当代经济,2003,05:53.

[8] 杨继国,郭其友. GHM模型的理论演化及其发展趋向[J]. 经济学动态,2004,09:69-75. [9] 高汉祥. 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财务治理机制分析[J]. 经济经纬,2008,03:70-72. [10] 牟平. 基于企业契约理论的中小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J]. 商业时代,2012,11:91-92.

[11] 林钟高,郑军. 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会计研究,2007,10:53-61+96. [12] 邹叶.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财务治理结构[J]. 财政监督,2008,10:11-13.

[13] 何建国,房利.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的财务重述动因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0:15-16.

[14] 苏启林,申明浩.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应用研究最新进展[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09:16-23.

[15] 张景华.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控制权配置: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J]. 经济论坛,2009,13:4-6.

契约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7pa3nnjn9pugm7q9ya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