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 9:00: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中国当时在是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与日本、印度的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二、教学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佛教在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谈话、图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谁能讲述唐僧的故事?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这不仅促进了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周围的国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弄清邻国的地理位置和水路陆路交通。 (一)、遣唐使来华

1、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他们往返于中日之间,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2、与学生一起分析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次数、作用等。 因这时唐朝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而此时的日本则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巩固的时期。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对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当时交通比前代有所发展,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介绍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日本历史人物:空海和阿倍仲麻吕;空海在中国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学问僧的?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引用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来突出他们与晁衡的深厚友情。《送秘书监晁衡卿还日本》王维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李白的诗见书 (二)、鉴真东渡

看“鉴真坐像”图和“唐招提寺鸟瞰图”教师简介鉴真生平,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然后阅读郭沫若的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三)、玄奘西行

1、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

2、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教师讲解:玄奘西游学佛和玄奘学佛后坚决回国的史实,以引导学生学习玄奘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执著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巩固小结:教师简要对本节课内容作一小结。然后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唐朝与周边各国的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学习本课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5 第一: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外交政策。

第二:学习玄奘和鉴真的优秀品质;认识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外交往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从而联系现实认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四、学习与探究: 五、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2、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放录像介绍契丹族,录像中解说词大意是这样的)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与土河

6 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到六世纪时,契丹族开始用名马贡献给中原王朝,并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其境内生活着哪些民族的人民?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契丹族不仅阿保机善于向汉族学习,其实他们整个民族都能做到这一点。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皇帝的,一个是民间的。辽代皇帝非常爱读汉族的文化典籍,如记录唐太宗治国经验的《贞观政要》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有个辽帝要汉人讲《论语》,《论语》里有一些称少数民族为夷、秋的字眼,当然是蔑称啦,汉人避嫌疑不敢讲。辽帝说,上古时候的夷狄,没有礼法,所以叫夷狄,我们现在已经彬彬有礼了,有礼仪,有文化,和汉人没有两样,你还避什么嫌,尽管讲!辽代的民间,契丹人教小孩读书,常把汉人诗句按契丹语法改动、改编后念诵,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这是多么幽静的月夜风光:鸟儿栖止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屋门。可契丹人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不大有诗意了。正因为契丹人的虚心学习,所以汉化程度很快,很深。有一次苏辙出使辽朝,辽的结伴使臣几次谈及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的文章,头头是道。苏辙回来向朝廷报告说:我们民间印的文字,北方无所不有。这是因为,不少的商人将来人文集运到了辽国去卖,“其利十倍”呀! 这足见契丹人是多么重视向汉族学习!

石敬塘为什么要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国?对宋辽产生什么影响?对石敬塘甘作“儿皇帝”你有何看法?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3、西夏的建立:元昊是党项族杰出的领袖,他于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建立西夏。他通晓汉语,喜读汉文的法律和兵书,善于绘画,可以说他文武兼备,多才多艺。他当政以后,仿照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和法律制度,还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总之他推动了党项族的历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辽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建立后企图统一北方,宋辽处于战争状态,1004年,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宋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7 先战后和,1044年达成和议,和议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三)、南宋和金的对峙

1、金的崛起。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2、1125年,金灭辽。

3、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徽、钦两帝。

4、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的抗金战争。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 岳飞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6、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长期对峙。

课堂小结:第一、辽、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第二、辽、宋、金之间的战和交融,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第三、岳飞等英勇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的战争是正义的,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学习与探究:

课堂作业:学习辅导本课的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 南宋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8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bmy66alk5o77k30e8m0fvqu4yw2700ph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