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图,归纳天山冰川变化的总体特征。 (2)简析天山冰川出现退缩的气候背景。
(3)推测天山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4)有人认为天山冰川退缩会增加当地河流的径流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左图知,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 000米以下最明显);由右图知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总体来看冰川面积呈退缩趋势。第(2)题,冰川退缩的大背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气温升高使得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第(3)题,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第(4)题,当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短期来看,冰川消融量加大使得补给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加大。长期来看,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未来冰川消融量减少,径流量减少。
答案:(1)总体呈退缩趋势;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 000米以下最明显);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
(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
(3)气温变化趋势:上升。原因: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冰川退缩对山区升温过程具有“增强”效应)。
(4)赞同。天山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水,短期来看,消融量加大,径流量加大。
不赞同。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长期来看,消融量减少,径流量减少。
- 6 -
13.(2019·宁夏银川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2020》计划中,和环保相关的内容主要是欧洲届时要相比199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使用20%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为此,欧洲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付诸行动。
根据德国环境部的信息,2016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给比例已经达到31.7%,大大超过了《欧洲2020》计划对德国18%的比例要求。德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风电。德国地势北低南高,呈阶梯状(见下图),北部风能资源尤为丰富。然而,风电是能源生产环节中最不可控的一类。电网对负荷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过量的供给或是过量的消费,都会对整个电网带来不可逆的损失。2016年德国就曾经出现过“负电价”现象。德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居民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电量依然占总发电量的5%以上。英法等国也积极探索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各种途径,以改变本国的能源结构。
(1)分析德国北部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风能发电不可控及出现“负电价”原因。 (3)试评价德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条件。
(4)英法等国打算利用冰岛地热发电,将电经1 000千米海底电缆传输到英法。试分析其可行性与否。
解析:第(1)题,德国北部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受风带和地形的影响。第(2)题,风能发电不可控,出现“负电价”是为控制消费和发电量的矛盾。第(3)题,德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条件可从太阳能资源、政策和公民的角度说明。第(4)题,输电可行主要从输出地的发电量和输入地电力需求角度说明。不可行主要从传输距离、电价分析。
答案:(1)中纬西风带,风力大,较稳定;北部地形平坦,阻力小。
(2)风力大小和时间不可控,消费量和消费时间不可控,利用负电价鼓励发电高峰时用电,减轻对电网的压力和损害。
- 7 -
(3)位于中纬度地区,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发展新能源的政策要求;公民积极配合。(答对两点即可)
(4)可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海底电缆技术成熟;英国有改善能源结构的市场需求。 不可行。传输距离远,电力损耗大;电价高;市场不能接受。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