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选8套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20:05: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

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 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

,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

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

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可将混合物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B.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镁粉,可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为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

D.除去硝酸钠中的硫酸钠,可将混合物溶解、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可将混合物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因为炭粉在空气中灼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氧化铜不反应,故正确;

B.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镁粉,加入的稀硫酸会与铁粉和镁粉都发生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也将主要物质除去除去,故错误;

C.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不可将其加水,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会生成熟石灰,故错误; D. 除去硝酸钠中的硫酸钠,不可用氯化钡溶液,因为氯化钡溶液会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同时,还会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钠,故错误。故选A。 3.对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作为反应容器需要加热时,须垫上石棉网 B.实验剩余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pH一定会变小

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作为反应容器需要加热时,须垫上石棉网,选项正确;

B.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防止污染试剂,也不能随意丢弃,以免导致污染,或其他事故,选项错误;

C. 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酸性溶液的pH,pH会变大;测碱性溶液的pH,pH会变小;测中性溶液的pH,pH不变,选项错误;

D. 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选项错误。 故选A。

4.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 A.烧碱 B.纯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答案】A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故选:A。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与某些单质和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在化学反应中,氧气能够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C.铁丝、硫、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气能与某些单质和化合物反应,说明其化学性质活泼,选项A正确; B、氧气可以与多种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物,体现其氧化性,选项B正确;

C、蜡烛为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不是只有一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选项C错误;

D、体内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以供人体活动,选项D正确。故选C。

6.阳燧是古代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镜,是锡与铜的合金,利用聚光的原理聚焦使艾绒(艾叶制成)之类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艾绒是可燃物

B.阳燧能聚光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 C.阳燧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D.艾绒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燃烧一定不会生成有害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艾绒可以燃烧,所以属于可燃物,选项A正确;

B、阳燧聚光的原理是利用凹面镜的光学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B正确;

C、阳燧聚光,使焦点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艾绒的着火点后即可生火,选项C正确;

D、艾绒含有的天然纤维中含有碳元素,若不完全燃烧则有可能生成CO等有毒有害气体,选项D错误。故选D。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的是

A.自制简易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B.用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Ca(OH)2+H2SO4═CaSO4+2H2O C.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Fe+CuSO4═FeSO4+Cu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Fe+2HCl═FeCl2+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该反应生成的水可降低温度,二氧化碳可隔绝氧气,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生石灰是CaO的俗称,Ca(OH)2不是生石灰,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铁会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铁可从酸中置换出氢气,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氢气,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氧气生成臭氧的反应,生成物只有臭氧,但不是化合反应,错误;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错误;C、通常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并不是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性,通常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所以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不是有机化合物,故错误;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显酸性,正确。故选D。 【点睛】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时关键是能对提供的信息正确的分析并能找到合适的反例,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 【答案】A 【解析】 【详解】

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小于Y。故选A。

10.已知HClO与H2SO3都是弱酸,两者可发生反应HClO?H2SO3?HCl?H2SO4 ,下列判断正确的

B.Y>Z>X

C.X>Y>Z

D.X>Z>Y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生成物都具有挥发性 C.HClO溶液的pH可能大于7 D.该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HClO与H2SO3都是弱酸,两者可发生反应HClO?H2SO3?HCl?H2SO4,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B不正确;

C、HClO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7,故C不正确;

D、H2SO3、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4、+6价,该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D正确。故选D。

1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仍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C、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最终进入水分子间,错误; D、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故质子数相同,错误。故选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答案】B 【解析】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精选8套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sxp65c7i9ersa9pruq6ksx797jw500ws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