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 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塑造人物的方法
2、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 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作家作品介绍
1、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小说集 呐喊 野草 彷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热风 2、关于《祝福》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
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二、教学流程
1、 结构
小说三要素:人物 故事情节 环境
.理清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 倒叙的作用
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A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B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 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出怎样的社会环境? 讨论归纳:
A视觉、听觉和嗅觉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B反感和贬抑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C社会环境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5.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明确: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6、.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分析祥林嫂、四叔的形象,体会祥林嫂的命运
2、 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一、人物的描写有哪些手法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二、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
1、 三次肖像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问题:①三次有何变化
②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
③由此可以看出其是怎样的一个人
④从细节外貌上可以体会到怎样的性格 第一次 肖像: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 -青春的活力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勤劳
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朴实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头上扎着白头绳-------新寡
第二次 肖像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