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化学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二单元第2课时配合物的应用学案苏教选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6 17:12: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课时 配合物的应用

[目标导航] 知道配合物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会分析配合物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配合物的形成对性质的影响 1.颜色的改变

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颜色发生变化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配离子是否生成。如Fe与SCN在溶液中可生成配位数为1~6的铁的硫氰酸根配离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nSCN===[Fe(SCN)n]2.溶解度的改变

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可以依次溶解于过量的Cl、Br、I

3+

(3-n)+

3+

、CN和氨中,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如Cu(OH)2沉淀易溶于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Cu(OH)2+4NH3===[Cu(NH3)4]+2OH。 3.生成配合物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改变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若通入BF3或SiF4气体,由于生成了HBF4、H2SiF6而使溶液成为强酸溶液。配位体与中心原子配合后,可以使其酸性或碱性增强,如Cu(OH)2+4NH3===[Cu(NH3)4]+2OH

2+

,碱性增强。

4.稳定性增强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例如,血红素中的Fe

2+

2+

2+

与CO分子形成的配位键比Fe与O2分子形成的配位键强,因此血红素中的Fe与CO分子结合后,就很难再与O2分子结合,血红素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人体CO中毒。 议一议

冶炼金的废水不能任意排放,排放前必须处理。为什么?

答案 炼金废水中含有配合物[Au(CN)2]和[Zn(CN)4],它们可产生有毒的CN,当H与CN

2-

结合生成HCN,毒性更强,可导致鱼类等水生物死亡,因此不能任意排放。

解析 提取Au的原理为4Au+8CN+2H2O+O2===4[Au(CN)2]+4OH再用Zn还原成单质金:Zn+2[Au(CN)2]===2Au+[Zn(CN)4]。 二、配合物的应用

1.在实验研究中,常用形成配合物的方法来检验金属离子、分离物质、定量测定物质的组成。 2.在生产中,配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染色、电镀、硬水软化、金属冶炼领域。

3.在许多尖端领域如激光材料、超导材料、抗癌药物的研究、催化剂的研制等方面,配合物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

2-

4.生物体中的许多金属元素都是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议一议

1.检验Fe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 检验Fe常用的方法:取待测溶液少许,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含有Fe。

2.为什么Au不能溶于浓HNO3、浓HCl和浓H2SO4,但可溶于王水? 答案 金能溶于王水是因为Au与王水发生如下反应: Au+4HCl+HNO3===H[AuCl4]+NO↑+2H2O

3.为什么工业水进入锅炉前都要用三聚磷酸钠处理?

答案 工业水中含有较多的Cu、Mg等离子,长时间煮沸会生成锅垢,加入三聚磷酸钠(Na5P3O10)后,三聚磷酸根离子可与Ca、Mg等离子结合生成可溶性稳定配合物,可防止水垢的沉积,以确保锅炉安全。

2+

2+

2+

2+

3+

3+

3+

配合物的应用 1.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湿法冶金:可以用配合物的溶液直接从矿石中把金属浸取出来,再用适当的还原剂还原成金属单质。

(2)分离和提纯:由于制备高纯物质的需要,对于那些性质相近的稀有金属,常利用生成配合物来扩大一些性质上的差别,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3)设计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如光储材料,超导材料,抗癌药物等。 2.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检验离子的特效试剂:通常利用整合剂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难溶的内络盐,作为检验这些离子的特征反应。

(2)隐藏剂:多种金属离子共同存在时,要测定其中一金属离子,由于其他金属离子往往会与试剂发生同类型反应而干扰测定,因此常用配合物来防止杂质离子的干扰。

(3)有机沉淀剂:某些配合物和金属离子在水中形成溶解度极小的内络盐沉淀,可以提高分析的精确度。

(4)萃取分离: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整合剂形成内络盐时,一方面由于它不带电,另一方面又由于有机配体在金属离子的外围且极性极小,具有疏水性,因而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利用这一性质就可将某些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到有机溶剂中。 3.在合成中的应用

配合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在合成工业中用途广泛。 配合物与生物固氮。

2

4.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许多酶的作用与其结构中含有形成配合物的金属离子有关。

例 向黄色的FeCl3溶液中加入无色的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该反应可以用方程式FeCl3+3KSCN===Fe(SCN)3+3KCl表示。

(1)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中KCl既不是难溶物、难电离物质,也不是易挥发物质,则该反应之所以能够进行是由于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的Fe(SCN)3。 (2)经研究表明,Fe(SCN)3是配合物,Fe与SCN不仅能以1∶3的个数比配合,还能以其他个数比配合。请按要求填空:

①所得Fe和SCN的配合物中,主要是Fe与SCN以个数比1∶1配合所得离子显血红色。该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含该离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②若Fe与SCN以个数比1∶5配合,则FeCl3与KSCN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上述血红色溶液中继续加入浓KSCN溶液,溶液血红色加深,这是由于_______(填字母)。 a.与Fe配合的SCN数目增多 b.血红色离子的数目增多 c.血红色离子的浓度增大

解析 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进行的条件为有气体、沉淀或难电离物质生成。颜色的深浅与有色物质的浓度有关。 答案 (1)复分解反应 难电离 (2)①[Fe(SCN)] [Fe(SCN)]Cl2 ②FeCl3+5KSCN===3KCl+K2[Fe(SCN)5] (3)c

解题反思 生成配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变式训练 已知向含有Zn的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沉淀Zn(OH)2生成,继续滴加氨水使其过量,沉淀又溶解,生成了[Zn(NH3)4]。此外,Zn(OH)2既可溶于盐酸,生成Zn;又可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ZnO2;所以Zn(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现有四组离子,每组有两种金属离子。请各选一种试剂,将它们两者分开。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E.氨水 根据上述内容填写下表:

离子组 (1)Zn和Al (2)Zn和Mg

2+2+2+3+2-

2+

2+

2+

2+

3+

3+

3+

3+

3+

选用试剂 (字母代号) 沉淀物 化学式 保留在溶 液中的离子 3

(3)Zn和Ba (4)Mg和Al 2+3+2+2+ 2+ 2- 2+答案 (1)E Al(OH)3 [Zn(NH3)4] (2)D(或E) Mg(OH)2 ZnO2或[Zn(NH3)4] (3)A BaSO4 Zn (4)D Mg(OH)2 AlO2

解析 本题给出的知识信息是Zn(OH)2的两性和可生成溶于水的[Zn(NH3)4](OH)2。运用它们的化学性质,选择适当试剂加以分离。

(1)Zn和Al的分离:由于Zn(OH)2和Al(OH)3均为两性氢氧化物,不能用酸、碱加以区分,但Zn可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Zn(NH3)4],Al无此性质,可选用氨水(E)为试剂,生成沉淀Al(OH)3,保留在溶液中的离子为[Zn(NH3)4]。

(2)Zn和Mg的分离:因Zn(OH)2为两性,Mg(OH)2无两性且为难溶于水的沉淀,可选用NaOH(D)为试剂,将Zn和Mg区分开沉淀为Mg(OH)2,保留在溶液中的离子为ZnO2。此外,还可用氨水(E)予以分离。

(3)Zn和Ba的分离:由于BaSO4难溶于水且不溶于酸,而ZnSO4则能溶于水,可选用H2SO4(A)为试剂,将Zn和Ba区分开。沉淀为BaSO4,保留在溶液中的离子为Zn。

(4)Mg和Al的分离:Al(OH)3有两性,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Mg(OH)2为沉淀,且不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可选用NaOH(D)为试剂,将Mg和Al区别开。沉淀是Mg(OH)2,保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是AlO2。

2+

3+

2+

3+2+

2+

2+

2+

2+2+

2+

2-

2+

2+

2+

2+

2+

3+

2+

3+2+

1.铁强化酱油中加有NaFeEDTA,其配离子结构如下图,则Fe的配位数为( )

3+

A.3 B.4 C.5 D.6 答案 D

解析 与铁相连的原子有N和O,其中N已形成三个键,故N与Fe之间为配位键;O也为饱和的化学键,若与铁相连,则只能形成配位键。

2.在[Co(NH3)6]中,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 ) A.N原子 C.Co原子 答案 A

B.H原子 D.N、H两种原子

3+

4

高中化学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二单元第2课时配合物的应用学案苏教选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s03z3aepq06i7k4fff923x6i11g5t00rn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