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据《神经心理学》杂志介绍,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神经心理学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思维能够决定存在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通过科学研究获取新的方法,体现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②符合题意;题干体现了人能动地认识世界,而非改造世界,排除③;④说法错误。故选A。 答案:A
2.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意识活动有时不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能动性能摆脱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材料显示了观众间的相互影响与鼓掌欢呼程度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故①②正确;③④表述错误。故选A。 答案:A
3.金秋时节某地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给喜鹊作食物。喜鹊会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农民发现并创造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③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A.①③ C.③④
B.②③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农民留一些熟透的柿子给喜鹊作食物,使喜鹊在果树上筑巢过冬,而喜鹊可以在春天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样做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们把握事物本质联系的体现,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排除①;规律不能被创造,②错误。故选C。
答案:C
4.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 ①联系是客观的,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调整 ②联系是多样的,应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要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以一则人生感悟为切入点,考查了联系观的知识。联系是客观的,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调整具体联系,①说法错误;既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③说法违背联系的多样性,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5.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
①植物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②植物通过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③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微型生态系统,体现了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③④正确;①中的“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说法错误;②中的“自身的回归”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D
6.由于经常遭受地震袭击,智利深知大地震的破坏力无法抵抗,所以建筑设计师们广泛采用“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它的设计理念不是像传统那样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缓冲、释放地震能量,并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上述材料与下列选项反映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②倾国宜统体,谁来独赏眉 ③妒长,则己终是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④遇到难题时,要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建筑设计师们广泛采用“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体现了要从整体着眼。“明察秋毫,不见舆薪”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排除①;③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故排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 答案:B
7.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天津、河北将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三地协调机制,争取实现1+1>2的效果。从哲学上看,要实现1+1>2,要求我们注重( )
A.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B.用部分的变化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 C.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影响和作用 D.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解析:要实现1+1>2,需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以有序的方式排列,使得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争取取得最佳效果,D说法正确;A与题意不符;B、C是如何处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与题意不符。 答案:D
8.假定一条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去帮助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手脚,你越挣扎就被咬得越厉害,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的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住生命。这个经济学上的“鳄鱼法则”告诉我们( ) ①任何时候部分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体 ②关键时候要勇敢放弃次要矛盾 ③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脚之于生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材料旨在强调对生命即整体的重视,①③正确且切题,答案为B;②不当选;④与题目主旨无关。 答案:B
9.“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螃蟹效应”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促进系统内部有序和结构优化 ②要使部分以合理、有序、最佳状态存在 ③要正确处理同一和斗争的关系 ④要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题中材料“敞口藤篮中的多只螃蟹因相互扯后腿一只都不能从中爬出来”,启示我们要优化部分构成整体的结构,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①②两项符合题意;③④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不能入选。故选A。 答案:A
10.交通通,一通百通。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交通要真正成为京津冀
协同发展的先行官。一年多以来,京津冀航空交通格局加速演变,三地机场协同有序展开、谋求错位发展。这体现出( )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并统率着部分 ②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影响整体功能 ④调整事物的状态建立了新的联系 A.①④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解析:“三地机场协同有序展开、谋求错位发展”体现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入选;“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说明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部分,会影响到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③入选;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答案:B
11.“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 ) A.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B.表明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这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体现,答案为C;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A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自身的否定,B错误;D是对联系普遍性的误读。 答案:C
12.把烟头作为筑巢材料看上去似乎并不健康,但来自墨西哥的研究人员发现,首都墨西哥城的雀鸟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滋生。研究人员称,这是鸟类适应城市环境的有趣例子。当然,科学家也提出,烟蒂中含有致癌物或杀虫剂等,可能会危及雀鸟的健康。这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①要尊重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它也是客观的 ②要善于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③要重视局部功能的发挥,部分高于整体 ④要对具体联系进行选择,联系也有负面功能 A.②④ C.①③
B.③④ D.①②
解析:雀鸟用烟头筑巢,不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故排除①。雀鸟用烟头筑巢,可以防止寄生虫的滋生,启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选②。烟头虽能防止寄生虫的滋生,但也可能危及雀鸟的健康,启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要注意事物的不利条件,故选④。③观点错误。故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新的发展条件下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要统筹全局,将四川省从过去的偏重局部区域的开发,转向全城同步推进的开发。要坚持“一核带动,多点呼应,多极支撑”,强调多点多极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同时,由于各点和各极的经济实力、在区域中应当承担的角色、辐射带动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别,必须根据各城市的条件和发展方向,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四川省应该如何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解析:从偏重局部转向同步推进,这是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体现;坚持“一核带动,多点呼应,多极支撑”,这是对系统优化方法的运用;根据各城市的条件和发展方向,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这是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体现。据此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统筹全局,将四川省从过去的偏重局部区域的开发,转向全城同步推进的开发。
(2)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坚持“一核带动,多点呼应,多极支撑”,强调多点多极的合理分工与协作。
(3)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根据各城市的条件和发展方向,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全省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总量的十分之一。山东是农业大省、我国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山东经济发展状况,事关全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认识山东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答题时要注意原理和材料的结合,做到既有理论观点,又有材料分析。
答案:(1)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功能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站在全国发展的大局看山东,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山东的各项工作搞好,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