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几点策略
复习是人类认知规律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它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贵在温故而知新。因此,
期末复习是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对学期质量过关和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不重视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就好比战场上只顾往前冲,没有做好后方的巩固工作,结果往往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期末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才能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又能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呢?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要把握好复习的目的要求,制定出切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
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进一步了解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还要重新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握好学期的教学要点,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然后确定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使复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坚决克服复习盲目性、随意性或简单地以教材上的复习题为内容,让学生照书做完了事的思想。
2、抓住复习重点,有针对性、防止不分轻重,各个单元或部分内容知识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复习要抓住重点,突出关键。要从知识的整体联系入手,注意各自班级学生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教材的重要章节确定复习重点。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复习,先分类型复习,类型过关,再综合复习,系统过关。复习时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章节,可少用时间,掌握较差的单元、章节,可多花时间,切不可不分轻重,一概平均使用时间。
3、不能只抓优生,丢弃学困生,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整体的提高,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必须做好对个别学困生要个别辅导,区别要求,帮助他们找缺补漏,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加倍努力学习。对优生要适当提高要求,复习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较难度、较灵活的练习题,让优生独立完成。总之,复习时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要坚决防止那种只顾优生,放掉学困生的做法。
4、要注意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类整理,防止机械重复。
我们知道,各科知识都有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甚至本质的联系。复习时可先分后合,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整理,理清各类知识的脉络,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切不可把学过的教材内容重新讲练一遍,这样做不能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因为机械重复,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效益也是事倍功半。 5、讲究效益,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复习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潜力,进行变式训练,以新换旧,把学过的知识编成新颖的有趣的题目,使学生乐学,并对学生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教师编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
际,要精、典型、多样、综合、适量,并要有思考性。复习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相结合,一般在课内完成。搞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的做法,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不值得搞提倡的。 另外,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班级,教师可放眼长远,教给复习方法,让学生自我复习。采用学生自我复习的方法教师必须做好:1)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复习目标;2)另外帮助学生掌握多样的复习方法;3)时时了解反馈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期末复习的方法的方式要因班而定,复习过程要达到既不简单重复,又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复习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个别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往往不能对结果进行约分;在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错误率较高。
第六单元:统计
理解了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生在求项数较多的一列数的中位数时找不到准确数据进行计算;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时
比较片面,语言缺乏准确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在解决找次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个别学生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最优方法。在解题思路的叙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准确地用恰当的方式来合理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 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