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5.琥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过渡:我们先学习琥珀形成的部分。
2、PPT展示:琥珀之谜三: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3、同桌合作读2---13自然段,边读边标出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五、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
1、PPT展示:琥珀之谜四: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小组讨论: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每组先说一个条件,小组说完后仍不够完整,可以补充。 4、边汇报,师边引导,PPT展示
(1)天气炎热——文中哪些句子提到“天气”?读原文句子。为什么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生答。
(2)老松树
(3)松脂持续滴下——文中哪里显示是“持续滴落”的? (4)苍蝇和蜘蛛的距离非常近——找原文。
(5)巧合——读第9自然段,哪些词语体现巧合?“刚”、“突然”、“刚好”。 (6)时间漫长——找出表示时间漫长的词语:“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千年”、“一万年”。
(7)地壳运动导致陆地下沉,海面上升,森林被淹没。 六、了解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1、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答:在海边被小孩子发现。
2、文中的开头也提到了海,找出关键词“翻腾怒吼”,作用是什么?开头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课文可以分为几段,用简洁的话说出每一段的段意。 八、布置作业,观察一块琥珀的图片,发挥想象,仿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恐龙的进化过程,练习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5.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板书:恐龙)读课题,根据预习时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知道的恐龙种类和特点。
2.(板书:飞向蓝天)读课题,你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打开论坛,浏览课前预习同学提出的问题,试着归类,然后看课文,哪些问题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课文中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二、整体感知,认读词句。
1、带问题初读课文,指名回答,整体感文章大意。 2、学习、检测生字词,语境中认读生字词。 三、深入读书,分段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介绍恐龙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介绍鸟类的句子。读一读?你能找出一对反义词吗?这节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恐龙和鸟类的关系?读着这句话,老师发现了这句话的用词很准确,你发现了吗?说说你的理解。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漫长的演化”很准确。)
(2)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吧。(男生、女生、全体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