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五{2}一个教学班,学生数为29人。由于我担任这个班的数学课,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比较随便,影响了上课,这学期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针法组合3、小钱包4、植树5、可乐瓶6、可爱的小淘童7、哈哈照相机8、常春藤插育苗法9、校服上的小标记10、养鸡11、肉饼蒸蛋12、休闲躺椅模型制作13、点亮金箍棒14、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15、独轮手腿车模型制作16、洗衣机的使用17、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好处、破坏情况等,得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
1
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五、课时按排
第一周:茶杯套 1课时 第二周:奇妙的针法组合 1 第三周:小钱包 第四周:植树 第五周:可乐瓶 第六周:可爱的小淘童 第七周:哈哈照相机 第八周:常春藤插育苗法 1 第九周:校服上的小标记 第十周:养鸡 第十一周:肉饼蒸蛋 第十二、十三周:休闲躺椅模型制作 2 第十四周:点亮金箍棒 第十五周: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 1 第十六周:独轮手腿车模型制作 1 第十七周:洗衣机的使用 1 第十八周: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 第十九周:期末考
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
1 1 1 1 1 1 1 1 1
《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 茶杯套 教学目标:
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2.巩固结、穿、绕、缠、编、抽等编法技术,学会用云雀编制一个茶杯套。 3.理解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养成热爱劳动技术和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导重点:用云雀结编制茶杯套
教学难点:运用打结方法编制富有创意的花纹 教学准备:毛线、铜片、茶杯、剪刀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感受材质
1.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不同材质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2.用我们已学的中国结编制方法,就能制作出魅力的茶杯套。 二.研究茶杯套底部的编制方法.
1.教师示范:①.根据茶杯的高度确定线绳的长度,一般线绳的长度为茶杯高度的2倍②.根据铜片的大小,剪下若干段线绳,并运用云雀结绕铜片盘法 ③.在距离铜片1.5–2cm处,将相邻的两根线绳打云雀结
④.打完第一圈的结后,接着打第三圈的结,同时保持长度不变 ⑤.一次完成所有的云雀结
⑥.用剪刀剪去杯套顶部的多于线绳 ⑦.取三根线绳,编结成麻花辫 ⑧.将辫子绳穿过杯套的顶部 2.学生尝试练习. 1).控制线绳的长度.
2).杯底的云雀结是否扎实 三.学习云雀编制茶杯套的花纹. 1.教师示范.
⑴ 在线绳的不同长度的位置打结.让学生观察菱形花纹的格状是否发生变化 ⑵ 采用不同的交叉组合.让学生观察花纹是否有幻化 ⑶小杯套的收口 2.学生尝试练习.
⑴通过线绳的交叉改变花纹 ⑵顺利完成收口
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 四.编制实践.
选择自己喜欢的线绳和图文.编制1只小杯套. 五.茶杯套的展示.
1.在班中展示完成的茶杯套
2.讲茶杯套在杯子上试一试.再次调整.
3.鼓励学生用小被套盛放各种物品,感受他的使用价值 六.课堂总结
3
2.奇妙的针法组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 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
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 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 教学准备:普通绒线 棒针2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 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 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 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 1.上针的平面织法:A教师示范
①起针 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 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 ④重述上述编法 B:学生尝试
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 ②与样品进行比较 2.起伏编织
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 ①起针
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 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 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 学生尝试:
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
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 教师示范: ①起针
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 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 三.学生尝试编织
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
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 四.织品展示:
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 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 五.课堂总结.
4
第3课.小钱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织片缝制,装饰,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钱包,了解编织技术的生活价值 2.通过动手编织制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点:利用上节课中完成的织片,通过缝制,装饰,制作一个精美的小钱包 教学难点:装拎带与缝合织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出示几件完成的钱包成品 2.思考上节课完成的织品的用途
①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饰物 ②想一想他的编织方法是怎样的? 3.揭示主题:小钱包 二.学生做做: 1.编织基本织片:选用自己喜欢的针法.组合编织完成一块基本织片.一般长为20cm 宽为8cm 2.娤拎带
①教师示范:取下棒针,用穿编的方法传入两根绒线,两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线头 ②学生尝试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缝制织片
①教师示范:将织片对折,用缝衣针缝合下边和侧边 ②学生练习
注意:缝制时将织片沿长边对折,缝合底边和另一侧边即可 4.装饰:用自己挑选的装饰材料缝在小钱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 ①装饰品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动手编织 ②装饰注意图像 色彩 三.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评价优劣 四.课堂交流扩张
1.作品评价:应注意穿编,缝合技术掌握程度及作品整体的美观程度
2.思考:这些织片除了编钱包外,还能制作那些小饰品:?(手机袋..钥匙袋) 3.利用可与时间尝试其他的编织制作 四.课堂总结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