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品 教 案
掌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掌声”的魅力,感受同学间纯真的友情。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残疾人和身处困境的人;要正确看待自己。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小英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理解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掌”字,导入课题
(一)认读、理解“掌”字,并用“掌”字组词。
(二)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掌声。(指导“掌”字的写法。) (三)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掌”字是本课需要掌握的一个汉字,这里让学生认读、理解是从理解文本的角度出发。“掌声”所承载的含义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理解“掌声”的内涵做铺垫。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掌声”的含义
(一)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体纠正。) (二)检查词语情况
让学生练习读词语所在的句子。
残疾、骤然、犹豫、忧郁(区别“犹、忧”两个字的读音) 热烈、持久、经久不息(描写掌声的词语)
精 品 教 案
默默地、慢吞吞地、深深地(描写神态的词语) (三)快速标出自然段,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 要求:
1.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做到正确、流利。
2.听的同学要认真,发现读的不正确、不流利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和提醒。 (四)展示朗读: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指导概括方法。)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引导学生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并尝试读出自己的感悟。既是培养朗读能力的过程,也是读中识字的过程。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掌声”的含义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的变化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英原来什么样?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总是”、“默默地”意思,体会小英的忧郁、自卑。 (3)指导读出小英的忧郁、自卑。(“默默地”、“不愿意”两个词声音稍微低些。)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边听边想:小英现在什么样?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忧郁”的意思,体会小英的活泼、自信。 (3)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小英的活泼、自信。 3.小结:对比的写法,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认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前后对比,体会小英情感的变化,进而领悟“掌声”的作用,感悟对比写法的好处。)
(二)品读重点,感悟掌声的内涵 1.默读第4自然段。
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掌声的语句。 画好后读一读,两次掌声分别什么样?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出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及表示掌声的词语。 (第一次掌热烈、持久。第二次掌声经久不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