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令人震惊。 ....
②网络之上,不乏飞短流长者,他们热衷传播一些“小道”消息,以博人眼球,冲击法律底线,戏耍....社会大众的认知,我们应坚决抵制。
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勇敢进取,挥洒自如。宽阔的操场上,1200多名高三学....生,在国旗下宣誓,给自己加油。
④学会拒绝,学会淡然,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别人过分的不情之请,也要敢于说“不”! ....
⑤彼岸,就是我们念兹在兹的诗和远方吧。理想、青春、诗意,这些即使在暗夜里也会闪烁幽光的词....汇,每一个都能征服我们年轻的心灵。
⑥研讨会上,大家对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见仁见智,时而争辩不已,面红耳赤,平日健谈的规划专家刘集,却一反常态,不赞一词。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错因分析】这类试题主要考查成语的使用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常见的错因有: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
【参考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墨西哥队对阵卫冕冠军德国队。比赛十分激烈,第35分钟,墨西哥中场大将洛萨诺突破重围,一蹴而就,终于将皮球踢入德国队大门,1:0! ....
5
②古往今来,写春天变化的诗文可谓盈篇满籍,而我却独爱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
③段祺瑞只是一时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他的垫脚石,而仁公成了他的“猫脚爪”,火.中取栗后,就被抛弃了。 ...
④当今传媒界,炒作成风,虚假成灾。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主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令人耳目一新。 ....
⑤写作以表达清晰为首要宗旨,不要用春秋笔法,绕来绕去,使文章晦涩难懂。 ....⑥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①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望文生义。④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景。后多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用错对象。⑤春秋笔法: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感情色彩不当。②盈篇满籍:多用作褒义,指写满了篇章和书籍,形容内容多和丰富。③火中取栗:偷取炉火里烤熟了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⑥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答案】B
作答词语题要注意以下三个角度:
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 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 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下面的“五要”:
第一,要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要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的范围,搭配的对象;
6
第四,要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要注意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 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实词辨析关注“3方面”
1.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这三个词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边疆”指比较边远的靠近国界的区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2)看词义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
(3)看表达侧重点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例如:“精巧”和“精美”,前者强调巧妙,侧重做工;后者强调好看,侧重外观。
2.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例如:“爱护”“爱戴”两者都可以用于人,但“爱戴”只用于下对上,“爱护”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有时还用于物,如“爱护公物”。
(2)看搭配对象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3)看词性语法
有的词虽属近义词,但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自然不同。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
7
但前者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后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
(4)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例如:“释怀”“消受”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一般都说“无法释怀”“难以释怀”“无福消受”。
3.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如“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再如,说某人办事“果断”是褒奖,用“武断”一词,则含有贬斥、否定或憎恨之意,而“决断”一词基本上属中性词。
(2)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易懂)和书面语(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例如:“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成语辨析“8注意”
1.注意适用对象,防范“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指向性有意弄错。如“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句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句中用来说占领销售市场不当。
2.注意句子语境,防范“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如“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句中“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而前面说的是两个公司,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3.注意关键字词,防范“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如“一到晚上,修整一新的人民南路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人们兴致勃勃地徜徉在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大街上,尽情地享受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句子中的“灯火阑珊”指灯火稀少、将尽。此处望文生义,把成语的意思理解反了。
4.注意感情色彩,防范“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色彩的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