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6《石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驰名中外、喜讯、、急切、红白相间、热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并从中感受枣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事物,寄情于景,寄物于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写一种水果。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来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书写以及正确流利地读书情况。
2、借助朗读,概括段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读、圈画、讨论交流作批注、感悟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走进文本,享受优美的语句给他们带来的快感。 4、课堂上借助图片、实物展示、亲口品尝果实等方式来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5、在回归整体、拓展积累环节,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写一种水果来强化学生对文本的升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1、教学课件
2、实物:石榴、桔子、香蕉。
3、根据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咱们班同学谁吃过石榴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看来同学们对石榴并不陌生,
谁能把自己见过的或吃过的石榴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或味道), (小组内相互介绍)。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以“石榴”为题吗?
预设:1、作者喜欢石榴。 2、作者爱吃石榴。 3、因为石榴花好看。
4、熟透了的石榴能笑破肚皮等。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把这既好看、又好吃,还好玩的水果名字记下来,好吗?。
板书:16、石榴(齐读课题) 1、“榴”是形声字,强调单独读二声,当它在“石榴”这个词中就读(轻声),齐读一遍课题。(要求:你有多喜欢石榴就读多好)
2、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介绍石榴,唤醒学生对石榴的感性认识。那作者笔下的石榴是什么样子,味道如何?你想不想去看一看,尝一尝?(想)下面就请同学们走近石榴,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或长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预设易读错的字。如:“剥”这个字有两个名字,哪位同学知道它有哪两个名字? ·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抽出 仿佛 甚至 笑破了肚皮 扒开 喜讯 甜津津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其余同学纠正读音。
(2)指名读正确,其余同学纠正读音。注意:“抽、甚 、至”都是翘舌音。 (3)词中带点的字你是怎样记住的?说说你巧计的方法,同位互相识记。
(4)引导学生按田字格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特别是“佛”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钩。
指导写好左窄右宽的字:抽 仿佛、肚、扒、讯、甜 (5)、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或写的不满意的字。 (6)、同音字的区别应用,指名贫困生板演。 组词:仿( ) 杜( ) 迅( )
防( ) 肚( ) 讯( ) (7)、认识二类字:榴 枣 咧 津
指名认读,对学生读不准的,教师给以指导。 2、出示本文要积累的词语:
喜讯、 活泼 、急切 、 驰名中外 、 甚至 、 扒开 、 张望 、 红白相间 、 郁郁葱葱 、 晶莹透亮
(1)、指名后进生正确读词语,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主要是用来描写石榴的。 (2)、结合课文内容,用上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过渡:咱把这些 词语宝宝如果放回课文里,你是不是还认识他们呢? 3、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导读比较生动的句子。(课件出示)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B、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C、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熟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最好会背。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 4、自由练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读后交流。
交流初读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石榴的( )、( )、 ( )和( )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吗?小组内互相交流。师可适当点拨。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2、出示课件(石榴园)
师: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枣庄石榴园。谁知道什么叫“驰名中外”?(声名传播到国内外)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石榴园?(闻名中外)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第二段的内容。 3、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节。(师生评价)
对学生读不到位的句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图片(复述第二自然段内容)
春天来了, 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
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进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①指导朗读,用“——”画出描写春天石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夏天石榴树的句子。反复品读。
②让生试着抓住关键词来感受石榴的美。 学生谈感受。生生互评。 (3)预设学生疑问:
A、文中为什么说石榴“伸“出了枝条,而不说“长”出枝条呢? 生交流自己的意见。如:前后两个“长”重复 。
师点拨:老师现在把句子改一改,你读一读,会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出示:春天到了,石榴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两个“长”重复) 师:是啊,用词的时候,我们要避免重复。
生读描写叶子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得准确、精妙。 (点评:“抽”与“长”的辨别使用,不仅让学生了解是为了避免重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柳条细长可以“抽“,而叶子不可以“抽”出,这样引导分析,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B、哪些词语写出了石榴花的多?(越来越密 越开越盛 挂满) (4)、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盛开的石榴花,请你边欣赏图片,读读文字,说说你看到的石榴花怎么样? ①指名读相关句子,然后组内交流。 ②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颜色——火红
花势: 越来越密 越开越盛 挂满 ③指导朗读第二节,说说读后的感受。 组内交流(师点拨)。
④预设答案:A、石榴的花很美
B、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石榴写得非常可爱。 板书:形状——像小喇叭 动作-----吹(比喻、拟人)
C、石榴花像“小喇叭”不仅写出其形状美,而且写出其活泼,十分生动、形象。
D、“热闹”一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石榴花旺盛的样子,有睁着开的意思。
⑤现在让我们把它的美丽、活泼可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不好?(指名读、齐读) (点评:图文结合,观察思考与朗读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朗读指导,让生感受到石榴花的活泼、可爱。)
师:看到这满园的石榴花你想到了什么?仿写比喻句。
⑥训练学生说话:石榴花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陶冶审美情趣。 1、导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枣庄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特别是春夏季节,石榴花是越开越密,颜色火红,形状像小喇叭,特别惹人喜爱。今天我们一起再到这石榴园里去玩一玩,看一看,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大家有没有兴趣?(有)现在我们就出发。 3、学习第三节
过渡:春夏季节石榴树叶绿花美,但秋天石榴园里的果实更是美不胜收。 (1)、秋天到了,石榴娃娃们特别爱美,还经常换衣服呢,你们知道他们都换了几样衣服吗?请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画出石榴娃娃颜色发生变化的词或句子。
(2)、指名读第三节(师生评价)对读不到位的句子,师生研读,然后教师范读。 (3)、出示课件(观察石榴果其不同颜色的变化) (4)、再让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自己画的句子。 ①学生汇报:你们都画了哪些词句?如:青绿色 青中带黄 黄中带红 一半红一半黄等词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