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0-16 Na-23 C1-35.5 Al-27 Ba-137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干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的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 B.分馏是利用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操作,属于物理过程,B项符合题意;
C.石油裂化得到轻质油,重油中的烷烃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断链,得到轻质油,属于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
D.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丁二烯等化工原料,是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2.属于硝态氨肥的是 A. CO(NH2)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O(NH2)2为尿素,不是铵态氮肥,也不是硝态氮肥,而是有机氮肥,A项不符合要求; B. NH4Cl为铵态氮肥,B项不符合要求; C. KNO3为硝态氮肥,C项符合要求; D. NH3·H2O一水合氨,D项不符合要求; 本题答案选C。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 A. O 【答案】A 【解析】
【详解】海水中绝大部分为水,水中含有H和O两种元素,按含量,最高的是O,A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A。
4.下列物质熔化时只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 钢铁
B. 分馏 C. 裂化 D. 裂解
B. NH4Cl C. KNO3 D. NH3·H2O
B. Cl C. Br D. I
B. 冰 C. 水晶
- 1 -
D. 食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熔化时只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通常为分子晶体。 A. 钢铁,为金属晶体,熔化时破坏金属键,A项不符合题意; B. 冰,为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B项符合题意; C.水晶,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C项不符合题意; D.食盐,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CO2分子的电子式:
C. 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达式:D. CO2分子的比例模型:【答案】B 【解析】
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核外电子排布结构示意图为氧双键,其的电子式为排布的轨道表达式:于氧原子半径,其比例模型为6.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 HCl→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还原过程,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B. H2SO3→SO2
,A正确;CO2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碳
, B错误;碳原子核电荷数为6,核外电子排布 1s22s22p2, 核外电子
,C正确;CO2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为直线型,且碳原子半径大,D正确;正确选项B。
C. Fe(OH)3→Fe2O3 D. CuO→Cu
A. HCl→Cl2,化合价从-1到0,化合价升高,A项不符合题意; B. H2SO3→SO2,化合价从+4到+4,化合价不变,B项不符合题意; C. Fe(OH)3→Fe2O3,化合价从+3到+3,化合价不变,C项不符合题意; D. CuO→Cu,化合价从+2到0,化合价降低,D项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 2 -
7.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a+CO3 →CaCO3↓表示的反应是 A.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 C. 硝酸钙溶液和碳酸铵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为弱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A项符合题意;
B、C、D均为可溶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而且均为强电解质,所以可以拆成离子形成,均可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8.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较为全面的是 A. 结构示意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并不能表示s、p等轨道分别有多少个电子;
B. 电子式,表示原子价电子层电子的数目;
C.电子排布式是指用能级的符号及能级中容纳电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可以知道能级和其中容纳的电子数,但是不能表示复杂原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情况及电子的自旋状态;
D. 轨道表达式用一个方框、圆圈或两条短线表示一个给定量子数n、l、m的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可以反映粒子的电子层、电子亚层和自旋方向。比较之下,D最为全面。 本题答案选D。
9.将后者逐渐滴入(或通入)前者至过量,先产生沉淀后消失的是 A. AlCl3溶液、氨水 C. Al2(SO4)3溶液、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但是Al(OH)3不溶于氨水,因此只有生成沉淀,沉淀不溶解,A项不符合题意;
B.H2S和O2可以生成S单质,但是在溶液中S和O2不反应,所以只有生成沉淀,没有溶解,B项不符合题意;
C.Al2(SO4)3溶液和NaOH溶液生成Al(OH)3沉淀,Al(OH)3再和NaOH生成NaAlO2,沉淀溶解,C项符合题意;
- 3 -
2+2-
B.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D. 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B. 电子式 C. 电子排布式 D. 轨道表达式
B. H2S溶液、O2
D. FeCl2溶液、NaOH 溶液
D. FeCl2溶液和NaOH 溶液生成Fe(OH)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10.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 H2SO4>H3PO4 C. 碱性: NaOH> Mg(OH)2 【答案】D 【解析】
A、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因此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A不符合题意;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溴,B不符合题意;C、钠的金属性强于镁,因此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D符合题意,答案选D。 11.关于A. 3-甲基庚烷
C. 1-甲基-4-乙基戊烷 【答案】A 【解析】
的命名正确的是
B. 2-乙基已烷 D. 1, 4-二甲基已烷 B. 非金属性: Cl> Br D. 热稳定性: Na2CO3> NaHCO3
【详解】,该烷烃的编号,如图所示,主链为7个C原子,为庚烷,3号位上
有一个甲基,则命名为3-甲基庚烷;A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A。
12.能够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4的是
A. 取样,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 取样,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取样,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D
- 4 -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