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语文考试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1 20:42: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2016-1必背篇目

车万育《声律启蒙》(一、二、三) 屈原《橘颂》 黄庭坚《登快阁》 辛弃疾《破阵子》 关汉卿《不伏老》

曹植《洛神赋》第三段(余告之曰) 庾信《哀江南赋序》第三段(日暮途远) 《牡丹亭》唱词

《桃花扇·哀江南》全文 《大学》全文 《菜根谭》全文 《心经》

语文考试重点

1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

2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3优孟衣冠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

1

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4参军戏:P202

唐代最有价值的喜剧类型是参军戏,这是唐开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喜剧类型,实际上还是优人之戏的变体。参军戏通常有两个角色:一名“参军”,一名“苍鹘”,二人在规定情境之中,彼此问答或者即兴表演。参军是被戏弄、嘲弄的一方,对之进行嘲弄的一方是苍鹘。值得注意的是,参军、苍鹘这两个角色的类型规定,这是中国喜剧角色行当划分的初始状态。 5戏曲的发展阶段:P201

以宋代为界,中国戏曲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百兽率舞、先秦的优孟衣冠、秦汉的百戏杂陈、魏晋南北朝的歌舞小戏和隋唐五代的参军戏等几个发展阶段,以宋金杂剧和南戏的形成为标志,才最终发育成熟。

6熟读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把握其艺术特色:P148

艺术特色:这支曲子风格极其老辣恣肆,作者笔力横健,用词取喻,臻于化境。如大量运用衬字和增句,突破格律,却以和谐严整的节律统摄,表情达意舒卷自如。曲中多取口语俗句,却以机巧出之,化本色平淡为活泼神奇。这些都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充分展示了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 7熟悉《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

崔莺莺:美丽、聪明、温柔、多情的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的典型。出身相门身受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管束。但由于她的身世教养从而使她走向反封建的步履显得尤为艰难剧作家正是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从而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丰满。另外戏曲展示了性格中尤为可贵的是她淡泊功名看重夫妻恩爱此使之更有光彩。

张生:张生性格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其身上有关、王这类元初书会文人的痕迹。他是位聪慧而痴情的书生又是一个叛逆者形象。他“银样蜡枪头”的个性增加了戏剧的喜剧色彩使之显得轻佻。

红娘: 是《西厢记》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21折戏由红娘唱的有7折之多充分展示这一人物的内心。她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心直口快活泼爽朗聪明机智而又勇敢泼辣。在关键时刻如此坚持正义深得观众的赞赏红娘真不愧为崔张爱情的“擎天柱”。 8熟悉《莺莺传》中的人物形象

崔莺莺: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进步女性,矛盾反复的性格弱点,终被抛弃的悲剧命运。

张生:—俊美多情,正人君子,敢于冲破世俗的进步青年,矛盾反复的性格弱点,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2

9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10桐城派及其主要作家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

主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 11新文化运动

12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3余秋雨散文代表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 14文化散文的内涵

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

15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以及科学性:P4

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契刻说、图画说 16六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P4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主要考前面四个) 17古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P25(简答题为主) 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感情色彩的转移

18《略论语言形式美》的主要观点:P72(简答题,论述题) 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诗的语言

19把握第2讲中的特殊句式及其翻译:P29,P31

20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P44-45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关系:(略) 21修辞的原则:P69

基本原则是适应题旨情境。(后面整段文字) 22《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地位:P98

3

艺术特色:诗歌艺术很质朴,多采用复沓的句式和章法,反复咏叹;其广泛使用以彼物比此物,触物即兴的比兴手法;分为风、雅、颂三类。 地位: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23背诵《硕人》,把握思想内容:P104 24理解楚辞的特点,背诵《山鬼》:P98,P106

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字;想象力丰富,多使用象征意象,最典型者就是香草、美人;辞藻缤纷富丽。 25背诵《破阵子》:P135

26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P131-132 27建安风骨的含义及其代表作家:P99

含义: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8陶渊明诗歌特点及其代表作:P112

特点: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风格自然平淡而又意蕴丰厚,事、景、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代表作:诗:《饮酒》,《归园田居》,《读山海经》等 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骈文:《归去来兮辞》,《闲情赋》 29初唐四杰:

王勃《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鹅》 30把握《登楼赋》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P168

特点:借登楼观览,抒写了作者因久留客地,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情绪。这篇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风格沉郁悲凉,语言优美流畅。 地位: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中的代表作品 31汉赋四大家:P164 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 32赋的类型:P156

大赋、骚体赋、俳赋、律赋(只要知道这四个就行了) 33赋的特征:P155-156

1、赋主要咏物说理,取材广泛,而不是抒发情感;2、赋最基本的写作手法是铺陈,注重文采,就是使用丰富的辞藻进行描述;3、赋除采取设辞问答的基本文体框架和散文化句式之外,还继承了“赋诗”传统,讲究语言的和谐美,每句中的字数基本上以四言、六言为主,整体语言风格介于韵散之间、诗文之间。 34背诵《酒德颂》,翻译特殊句式,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P183 35熟悉《穷鬼传》,了解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P197 36《尝试集》的作者与地位,《女神》的作者与地位:P246 37新月诗派成员及其“三美”艺术理论:P246

4

搜索更多关于: 2013语文考试重点 的文档
2013语文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tbpl23jrn4n25r6n2c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