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 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 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第 I卷 (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现象或事实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MnO2用作碱性锌锰电池的活性物质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解释 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 M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SiO2是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 D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与CO2 、H2O反应生成O2 8.设N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g分子式为CnH2n的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一定为2NA B.1mol 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为22.4L
C.1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0.1mol H2S分子中含氢离子数目为0.2 NA
9.可逆反应NO2(g)+ CO(g)
CO2(g)+ NO(g) 反应过
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O2与1molCO混合经充分反应放热234 kJ B.若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 则使E1 、E2 都变大 C.正反应的活化能是134kJ/mol D.该反应的反应热⊿H = E2–E1
10.分子式为C4H8O3,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且能发生缩聚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5种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其它元素均不在同周期,W的K层 电子数是M层的1/3,ZX2是一种储氢材料,W与Y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ZY、WY3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B. 由X、Y、Z、W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酸性 C. 原子半径: Y < W < Z D. Y形成的某离子与W形成的离子的电子数可能相同
12.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沉淀的量先逐渐增多后又逐渐减少至恰好消 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沉淀恰好消失时c(Cl)=3c(Al)
B.若将反应后的溶液与原NaAlO2溶液混合,则恰好为中性
-3+
B.6种 C.3种 D.4种
C.NaAlO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AlO2)> c(Na)> c(OH)> c(H) D.当c(Na)= c(Cl)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
13.将一定量的SO2通入碘水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 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操作 取混合溶液加入淀粉溶液 取混合溶液加入BaCl2溶液 测通入前后溶液的pH 取混合溶液加入AgNO3溶液 现象或结果 溶液变蓝 有白色沉淀 pH减小 有黄色沉淀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