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GDP取代GNP是西方经济学范畴劣品驱逐良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0 3:17: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早在19世纪,约翰·穆勒早就冷静地看到:“只有地球上的落后国家才把生产量的增加当作重要目的;先进国家经济中重要的是良好的分配体系。”然而,西方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将GN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唯一根本指标,它们将一个国家GNP值的高低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弱同日而语,GNP数量大就是世界经济强国,否则,就是经济弱国。在这种财富观影响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忽视产品质量、产业结构,不惜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单纯追求GNP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和动力。一些国家或地区虽然GNP增长,但却导致了经济发展中“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怪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给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带来威胁。GNP只计算产品的产值,却不考虑生产中造成的生活环境的破坏。由于“国民污染总值”Gross National Pollution)的英文缩写碰巧都是GNP。于是,有西方学者将国民生产总值讥称为“国民污染总值”。GNP不能说明增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污染、城市化和人口膨胀所付出的社会代价。“GNP代表了一种过分的物质实利主义,使社会无休止地生产着一些毫无用处的商品。正如一位反对者所言:?不要对我讲你的所有数字和金钱,以及你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我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代表的是国民污染总值!’”

那么,抛弃GNP改用GDP是否克服这一缺陷了呢?从表面上看,似乎GDP与GNP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因为GDP与国民污染总值的英文缩写GNP不再完全相同,因而不会被戏称为“国民污染总值”。然而,GDP依然和GNP一样,也就不能说明增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污染、城市化所伴生的城市病和人口膨胀所付出的社会代价等等。“正如一位批评者所说:‘不要对我讲你的所有数字和金钱,以及你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我来讲,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的是国内污染总值!’”③而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这段话仅仅将《经济学》第14版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换为国内生产总值,其余基本内容丝毫未变。

当产出增加时,这些成本都可能增长,但GDP却没有当作负项计入。与此相反,增长的获益却被完全或极大地夸大了。各国统计GDP时,不仅把过度利用资源、损坏环境创造的财富纳入GDP,而且将治理环境,治疗因环境恶化引起的疾病所消耗的“损失成本”和“借用成本”当作“财富”纳入GDP。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牛文元初步计算,中国1985~2000年,GDP年均8.5%的高速增长是用生态赤字换取的。这期间实际上真实国民财富只是统计GDP的78.2%,其余21.8%则是用“损失成本”和“借用成本”获取的。这种相当于国民财富1/5的虚数最终还得要通过向自然界和对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来回馈返回。

据《上海经济报》2000年12月 5日报道,全球交流组织近日发表文章,阐述了他们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不能准确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观点。出于种种原因,GDP作为衡量真实进步的尺度也会产生误导。原因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GDP没有将建设性与破坏性活动区别开来;GDP只有在自然资源的价值进入货币经济,即被消费之后才能衡量其价值;GDP完全忽视了一切没有标价的活动与服务。GDP的概念只注重增长而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应该制定一种新方法来衡量社会进步。

为了克服GDP的上述缺陷,进入21世纪之初,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中,就采用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的两个核心指标——GGDP和ENDP。

20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沃夫德提出了GGDP概念。GGDP是英文Green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汉译意思是“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上一定时期内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前提下新创造的财富6。所谓的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产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其计量方法是从GDP中扣除经济发展中环境和资源被破坏的代价和人文方面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采用GGDP,指出中国1995年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大约为54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5~7%。然而,GGDP面临技术上两大难题: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前者的显现往往是在发生之后逐渐进行而被发现的,其计算究竟截至到何年才准确?②资源环境如何定价?

6

9

的代价后所剩下的GDP,即

GGDP=GDP-(经济发展中环境和资源被破坏的代价+人文方面的代价)

沃夫德强调GGDP的现实意义,认为一个国家要维持持续发展必须以国家的总体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环境资本)不枯竭为前提,以总体资本增加为基础。如果只有物质资本增加而环境资本减少,总资本就可能是零,甚至是负值,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比如采伐林木,经济总量增加了,但过量采伐后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破坏,相应的成本就应在经济总量中扣除。再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应从经济总量中扣除。不能只看到发展、繁荣的一面,还要看到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一面。所以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该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因此,进入21世纪之初,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中,就采用了GGDP和ENDP两个核心指标。

那么,什么是ENDP?它和GGDP是什么关系?ENDP是英文Emerald Net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汉译意思为“绿色国内生产净值”。后文将会懂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生产资本的消耗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缩写为 NDP)。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自然资源的消耗后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GGDP。从国内生产总值中同时扣除生产资本消耗和自然资源消耗得到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就是ENDP,即

ENDP= GDP-(生产资本消耗+自然资源消耗)

可见,ENDP<GGDP<GDP。从增长率来说,当环境成本的增长快于 GDP的增长时,ENDP和GGDP的增长将低于GDP的增长。

然而,实行“GGDP”目前还有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如何确定排污企业按照规定的排放量来排放;对于超量排放的企业,能否严格执法。如果这些难题可以得到解决,那么如何进行资源环境的核算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前,GGDP核算体系的制定仍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如自然资源与环境等稀缺资源的定价问题,因为工业污染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若干年内逐渐显现的,其成本要算到哪一年才合适?一个企业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环境影响可能不是在当地而是在异地显现,一场大风、一次降雨都可能改变环境污染的程度,这些不确定性怎样才能确切地反映?自然环境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按市场价格,有的具体项目的环境成本难以科学计量。尽管如此,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3月已经启动了GGDP核算,这是令人欣慰的。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指出2004年,全国环境退化成本(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9亿元,占总成本的1.1%。

第四,GDP同GNP一样,在国际比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比较方面,GDP同GNP一样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

首先,由于国情况不同,各国具体政策规定不同,因而它们并不按照相同的标准来统计GDP或GNP。各国的GDP或GNP一般是以本币按照汇率用美元计算的,而固定汇率定值往往过高或过低,如汇率浮动,通常不得不用一年的平均值计算。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2002年的GDP,按照汇率法来计算,中国排名第六,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排名第二。如果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的GDP竟相差4倍多。“我们不能假设汇率能准确地反映各国之间在价格水平,或在‘购买力平价’方面的差别。对于在生活水平、风俗习惯、相对的价格结构等等方面有巨大差别的国家,我们不可能得到可靠而又有意义的‘实际国民收入’的比较”7

。无论哪一种情况,各国的GDP或GNP都难以作出真实的比较。其次,各国的相对物价 7

引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英国剑桥大学约翰·伊特韦尔、美国哈佛大学的默里·米尔盖特和美国约翰·霍普

10

结构差异很大,从而按美元折算的GDP或GNP在各国的实际购买力也差异很大,这种情况下将GDP或GNP进行国际比较当然难以反映各国的实际生活水平。此外,MPS和SNA两大体系在产值计算方法和口径上差异甚大,给GDP或GNP的国际比较增添了很多困难。一些国家计算产值的方法不同,使GDP或GNP的国际比较产生了另一重困难。例如按照MPS,商品流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政府部门、军队、警察等活动,利息和地租不计算产值。虽然已经开始计算,但是并不能反映生产资源的稀缺性。

其次,SGDP变动价格的缩减也客观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概念问题:?由什么是“指标问题”所引起。其中,价格调整所必须使用的价格(每吨钢,每米布,等等)必须根据某个“基期”的产出或消费类型来加权,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要求在所要测量其增长时期的基期所给的结果,与报告期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别。很容易证明前者将给出一个高于后者给出的SGDP的增长率。通常这种差异恰在高速增长和结构变化期间最大,而这些又给经济增长的研究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课题(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苏联的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一问题令很多经济学家头疼。这就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测量实质上存在着一个不可避免的模糊因素。?GDP所包括的商品和劳务的构成是随时间变化的,时间越长,变化一般越大。例如,20世纪80年代购买的很多东西到现在不生产或不购买了,取而代之的可能在当时还未能应用。对价格变化的任何调整的准确程度都不可避免地受这种经济增长特点的影响。即使一种商品一直在都在生产,其质量也可能有了很大改进,而这又很难将它与相关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区别清楚;经济学家通常认为,由于区别质量的变化,价格的增长被过分强调了,而SGDP的增长却被低估了。

第五,GDP同GNP一样, 都不能反映产品劳务的种类和结构及质量的提高。 GDP同GNP一样,既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种类和结构,也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更不反映产品质量的改进,因而不能说明一个经济社会实际国民财富的增加。

首先,例如,A和B两个国家的GNP或GDP总额相同,都是10000亿美元。但A国的经济活动多在于制造导弹、武器等军用品,而B国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致力于生产更多更好的物质和文化产品,建立学校教育设施、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公园等娱乐设施。这两个国家在产品和劳务结构上的差异必然使各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很大差别。尽管A、B两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如此不同,然而GNP或GDP却无法对两国之间的差别作出反映,因而GNP和GDP都不能成为一个精确的衡量比较标准。

其次,GDP同GNP一样,既不能反映产品和劳务种类的改变和技术进步,也不反映产品质量的提高。由于GNP和GDP都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而生产技术的进步可能会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所以,GNP和GDP就不能反映出这种技术水平的进步。例如,286计算机到inter Coere i7四核计算机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性能今非昔比,但价格却大幅度下降了若干倍。又如当前造出的轿车比半个世纪以前生产的轿车质量、性能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生产成本可能比过去低得多,而GNP和GDP都对此无法反映。这种情况几乎涉及所有商品。

首先,例如,A和B两个国家的GNP或GDP总额相同,都是10000亿美元。但A国的经济活动多在于制造导弹、武器等军用品,而B国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致力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公共设施、建立学校教育设施、文化体育中心、公园等娱乐场所等。这两个国家在产品和服务结构上的差异,必然使各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很大差别。尽管A、B两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如此不同,然而GNP或GDP却无法对两国之间的差别作出反映,因而GNP和GDP都不能成为一个精确的衡量比较标准。因此,如果把GNP或GDP作为社会福利指标,有时会夸大或缩小社会福利水平。同时,GDP同GNP一

金斯大学的彼得·纽曼编,陈岱孙主编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译本第③卷第635页。

11

样,既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也不反映产品质量的提高。由于GNP和GDP都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而生产技术的进步可能会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所以,GNP和GDP就不能反映出这种技术进步的水平。例如,286计算机到现在的酷睿四核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性能今非昔比,但价格却大幅度下降若干倍。又如当前造出的轿车比半个世纪以前生产的轿车质量、性能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生产成本可能比过去低得多,而GNP和GDP都对此却无法反映出来。这种情况几乎涉及所有商品。

第六,GDP同GNP一样,都不能反映人们获得福利的大小。

GNP的种种弊端中最根本的在于它不能反映由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而获得的福利大小。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了GNP的这些局限性。他们认为,如果不在国民经济度量体系上有所改进,政策上就可能走向谬误。为了克服GNP的这些缺陷,西方经济学家做了很多探索努力。

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和托宾就提出用“MEW”(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即经济福利量)来代替GNP。后来萨缪尔森提出用“NEW”(Net Economic Welfare,即纯经济福利)来取代GNP。萨缪尔森的同学——日本经济学家都留重人认为可以用“社会财富”概念来代替GNP。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对GNP进行调整就可以计算出“经济福利量”或“净经济福利”,即在GNP数值的基础上加上“好处”(例如加上闲暇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地下经济的产值、非市场活动的价值)减去“坏处”(如减去环境污染和为消除污染、生态失衡、交通拥挤、城市噪音、犯罪的破坏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淡等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代价)。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甚至认为,还应从GNP中减去耗费在警务治安和国防以及医疗等方面的开支。因为警察费用的增加,意味着人们生活的更加不安全;医院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人们健康状况的恶化;国防费用的增加,更是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3年,国民收入核算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世界银行倡导,今后一律将国民生产总值改用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缩写为GNI)所取代。GNI=MGDP +生产税+净进口税+国外要素净收入。然而,事实上,GNI的计算与GNP的计算没有两样,唯一不同的只是从收入角度改换了一个名称。GNI被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收入总和。它可用于考察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主要用来说明计算期增加值总和如何在本国和国外进行分配,可以用来进行经济分析和国际比较。

也许正因为GNP存在着种种缺陷,欧洲国家似乎早有先见之明,他们不是计算GNP,而是计算GDP。同时使美国也于1992年开始核算GDP。

世界银行也于1993年9月17日公布了新的衡量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标准来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财富。按照世界银行推出的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一国财富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物力资源。按此指标计算的全世界10个最富裕国家依次是:①澳大利亚,②加拿大,③卢森堡,④瑞士,⑤日本,⑥瑞典,⑦冰岛,⑧卡塔尔,⑨阿联酋,⑩丹麦。这样一来,某些昔日按照GNP排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而今被排后了,而一些注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却跃居世界排行榜的前列。美国(排在第12位)、德国这两个GNP经济大国也名落孙山。

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向全球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大要素构成。扩展的财富得到更多的专家公认为比较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发展的真实情况,为国家拥有真实“财富”及其发展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可比的统一标尺。

12

GDP取代GNP是西方经济学范畴劣品驱逐良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tefh9z77u8wrp6237v3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