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 (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_____斜射向_____。
22.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金相同,同样将一定量的水加热16min.
(1)根据_______(填“甲”或“乙”)图,说明水已沸腾。根据实验数据,在图(b)中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23.小虎用甲、乙两图中的装置研究声现象:
(1)甲图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发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同时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
(2)如图乙,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
24.小玲利用如图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木板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木板中点B和终点C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______(增大/减小)木板的坡度,或者换用更______(长/短)的木板;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S2这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s、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2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______,她所测量的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做的______(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______(正确/不正确),这样测出的速度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A D C D D D 二、填空题 11.24
12.凸透 倒立 13.不变 2
14.液体的热胀冷缩 ?7 15.振动 音调 音色
16.(1)3.80;5;37.5;(2)玻璃泡接触烧杯底;31. 三、计算题
17.(1)10m3(2)1600kg 18.(1)20m/s (2)会撞上障碍物 四、实验题
19.左 72.4 40 1.13×103 偏大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510倒缩小实 21.小于 增大 等于 水 空气
22.乙 99 撤去酒精灯 小红的水的初温更低 固液共存 23.振动 响度 能量 不会
24.减小 长 1cm 0.15 0.2 不是 不正确 小于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2.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m、0.2m和0.3m,制成后让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kg、21.6kg和54kg,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 C.显微镜
A.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实像 B.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 C.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放大的像 D.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缩小的像
7.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
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 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
B.放大镜 D.望远镜
6.对于物体放在一个平面镜前或一个凸透镜前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9.假如15℃空气中的声速变为500m/s,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 B.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 C.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 D.宇航员在太空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
10.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二、填空题
11.在测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小虎先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再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求出小石块的密度ρ?_____kg/m3虎测量另一小石块的质量时,错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2g位置处,小虎没有发现这个错误,测量值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石块质量的真实值.
12.如右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____________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镜片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
13.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是_______度。若这束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变为_______度,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_度。
14.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5.生活中处处皆有物理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