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代女真贵族葬俗汉化分析
作者:孙志鑫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4期
金代女真在古代对我国秦岭、淮河沿线以北的地区统治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当其金政权与南宋呈现为对峙的局面,这也使金代呈现出较强的汉化倾向。基于考古层次而言,墓葬往往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习俗。在金代女真贵族墓葬中,在葬俗方面呈现出较强的汉化倾向,这也代表着金代女真民族的汉化发展趋势。女真人建国之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这个时期其中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部族。随着阿骨打抗辽建国,并利用武力征服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入主中原后金政治制度完全照搬宋辽模式,但金女真贵族还沿袭着女真民族的发展轨迹。女真贵族葬俗是在海陵王篡位、迁都及强制推行汉化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发生了飞跃式转变,虽然后来金统治者对于女真旧俗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仍然阻止不了金女真族汉化的趋势。
金代女真贵族的墓葬形制大致包括砖石混筑墓、土圹石椁墓、土矿砖室墓及土坑墓等四种类型,其中以土坑石椁木棺墓居多, 而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金代这种墓葬即具有一定的汉化倾向。在金代前期,女真贵族使用石椁木棺墓时,其墓内空间不大,石椁与木棺之间紧密贴合在一起,或是空隙极小。但这种情况下在金代后期则发生了改变,石椁与木棺之间空间较大,基本演变为石室墓葬,这种从无室向有室的转变,受当时宋辽贵族墓室墓的影响较大,也明显体现出了金代后期女真贵族葬俗上的汉化趋势。
金代女真贵族采用的土圹砖室墓中,可以分为圆形单室砖墓、八角形单室砖墓、长方形和方形单室砖墓。砖石混筑墓又分为砖石混筑墓和砖圹石盖墓,砖石混筑墓以圆形作为平面结构,属于砖砌单室墓。石椁墓包括石椁木棺墓、石椁木匣墓、石椁石棺墓和双重石椁墓。土坑墓分为单棺墓、双棺墓两类。
金代女真贵族墓葬方式主要为尸骨葬和火葬。采用尸骨葬时,多配套使用石椁和木棺,但大部分木棺内没有保存下完整的尸骨,保存下完整尸骨的则采用多重是衣物裹身,其体现出了墓主人的尊贵,同时又对尸体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裹尸墓葬是汉人显贵使用的一种传统葬俗。当前一部分金代女真贵族在尸骨处理上也吸收了这种汉人的葬俗习俗。金代女真贵族采用火葬时骨灰利用木棺、木匣或是石函来盛敛。但在金早期和中期各类火葬墓则存在本质上的差异,金代早期火葬为女真旧俗的遗留,金代中期火葬墓则受到佛教的影响。在宋元时期火葬墓主要以佛教信徒为主,金代火葬墓流行于金代中期以后,其与海陵王和金世宗以后佛教传入及盛行的时间一致。女真人在入主中原后,其对汉文化的吸收加快,佛教在金代中后期对于女真贵族葬俗的影响也较深。
墓内陈设主要是指摆放于墓中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物件或墓葬装饰, 这些物件虽然也放于墓内, 但是并不具备随葬品的性质, 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墓主人的信仰。具有这些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