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班级 姓名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
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完成1~2题。
1.2001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主要原因是
A.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B.开发历史时间的不同
C.人口分布数量的影响 D.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不同 4.右图中横线部分是指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沼气 5.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①安徽省大力开发海洋能 ②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沼气 ③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 ④青藏地区开发太阳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7.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中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8.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认知水平提高了 B.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C.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D.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面临矿产资源匮乏与枯竭的威胁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 B.山区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11.我国增产粮食切实可行的主要途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力开垦草原、沼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
- 1 -
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
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12~14题。 12.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A.极易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 13.“生态脚印”说明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14.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耗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15.读“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2) 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3) 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4) 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原因是: 16.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山西省结合全区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围绕_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3) 图中输出的产品是下列哪个工业部门的产品( )
A.采掘工业 B.原料工业 C.加工工业 D.电子工业
(4)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
17. 下图展示了90年代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
(2)根据图并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及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_为主,东南丘陵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_为主。
- 2 -
(3)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
A B D B C B D D B B D C D D
15.(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3)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16.(1)铝土矿 铁矿 能源 煤炭开采→焦化→化工→输出化工产品 (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B
(4)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7.(1)以生物能(秸秆、薪柴)为主要生活能源,共占71.5%。 (2)秸秆 薪柴
(3)环境问题:第一,砍伐植被(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第二,秸秆不能还田,减少了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途径:第一,(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第二,(大力)建设薪炭林;第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