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
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P205-215) 一、企业工资和福利(P205-208) (一)企业工资制度 1.技术等级工资制 2.岗位技能工资制 3.职务等级工资制 4.结构工资制 (二)企业工资形式
工资形式是指企业核算和支付从业人员报酬的形式,属于直接的劳动报酬。 我国企业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前两种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后两种是工资的辅助形式。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
(三)企业保险与福利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除工资以外,还享受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 二、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构成(P208-210)
工资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根据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能、工作强度和实际贡献等,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一)企业职工工资总额(P208)
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直接实际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1.职工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
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 2.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二)企业职工工资构成(P209-210)
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是指将工资总额按其职能及发放形式区分的若干项目。包括:计时工资(含计时标准工资)、计件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三、企业职工工资分析(P211-213) (一)工资总额构成分析
1.对工资总额个部分比重分析(P211) 2.标准工资形式的分析(P211) 3.工资性奖金的分析(P211-212) (二)平均工资变动分析 (三)工资总额变动分析
(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 四、企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P213-215)
(一)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P213) (二)全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的构成统计(P213-214) 1.集体福利设施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 2.文体宣传费 3.医疗卫生费 4.其他
(三)保险福利费用水平统计(P215) 第七章 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 第一节 企业原材料资源与供应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统计与供应 (一)原材料的含义
企业的原材料有原料和材料两部分组成。一般把经由人类劳动直接取之于农业和采矿业的产品称为原料。把原料进一步加工后再提供加工的产品称为材料。
企业的材料根据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个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原料和主要材料在生产中构成产品的实体,辅助材料只参加产品的形成过程,不构成产品的实体。 (二)原材料的供应
企业原材料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收入、消耗、拨出、库存及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核算,分析企业原材料供应对生产经营的保证程度和原材料储存利用的合理程度,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促进原材料的节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基本的依据。
企业原材料的供应统计是企业原材料统计的最主要任务。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包括对生产经营中所需原材料的申请调配、采购、收入、储备、拨出等环节。 我国各种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计划调拨;(2)从物资供应部门采购;(3)从原材料生产企业直接采购;(4)从物资市场采购。 二、企业原材料采购决策 (一)原材料采购
原材料采购是企业从外部组织原材料的业务活动,包括计划分配原材料的申请订货,也包括对非计划分配原材料的市场采 购。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非计划分配原材料和由计划分配还无法满足的短缺原材料,须经市场采购。企业原材料的市场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大影响。
(二)原材料采购决策
1.企业在做出原材料采购决策时,应考虑下面三方面的因素: (1)企业对原材料种类、质量、数量的要求;
(2)物资市场的可供资源,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及企业的仓储 能力; (3)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类型,如连续需求或一次性需求等情况。 2.原材料采购决策做出之前,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估采用的指标: (1)原材料采购的价值工程系数 (2)原材料交货净值加成率。 (3)最佳采购批量指标(经济批量)。 三、企业原材料供应状况的统计分析 (一)原材料供应计划综合完成率 ·
将符合企业生产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实际供应量与计划供应量进行综合对比,由于各种原材料无法加总,取计划价格为同度量系数,计算各种原材料供应计划综合完成率。 (二)原材料供应品种率· (三)原材料供应成本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总量 (一)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统计 1.消耗总量的概念
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是指生产某批产品或完成劳动成果,自开始投料到制成成品或完工劳动成果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数量。 2.消耗总量包括的范围
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消耗总量包括合格产品、次品和废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损耗及边角余料 等。
建筑企业建筑材料消耗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在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全部材料数量。它包括工程直接消耗的材料、本单位为工程自行制造的建筑制品、半成品及施工现场的非标准设备消耗的材料、临时设施消耗的材料,为基建服务的地质勘探消耗的材料和其他用料。
3.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统计中,必须注意区别以下概念: (1)企业原材料消费量与企业原材料消耗量。 (2)原材料领料量与投料量。
(3)原材料投料量与完工劳动成果的原材料消耗量。 (二)企业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
企业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基础指标是企业原材料有效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立足点是生产经营成果,是以企业劳动成果归类统计的;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立足点是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是按原材料种类归类统计的。 二、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统计 (一)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标
单位产品或劳务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指生产或提供单位劳动成果平均耗用的原材料数量。
1.单位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标
单位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是指生产单位工业产品平均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2.单位工程建筑材料实际消耗量指标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单位工程建筑材料消耗量指标的两种表现形式。 3.单位运输工作量原材料消耗量指标
单位运输工作量原材料消耗量,是指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平均耗用的材料、燃料数量。 4.农业和商业经营中的统计原材料单耗。 (二)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统计分析 1.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单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工作量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数量标准。 2.单耗定额指数及其统计分析
单耗定额指数即以实际单耗水平与单耗定额水平对比所得的结果。 (1)生产一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分析 (2)生产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分析 (3)生产一种产品消耗多种原材料的分析 (4)生产多种产品消耗多种原材料的分析
三、原材料利用率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利用率指标
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原材料自身的角度反映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原材料利用率两种表现形式。
1.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即为单耗的倒数。
2.原材料利用率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份额。
(1)原材料利用率基本公式
(2)单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 (3)多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 (二)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执行的统计分析 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
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 将原材料实际利用率与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