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8:17: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集体备课

备课人: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9 / 13

(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第三单元共三课时 第二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件.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

10 / 13

(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3、说一说: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2、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11 / 13

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集体备课

备课人:

一、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二) 课本P48~66页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整理和复习

解决问题(2):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 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七、单元课时安排

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2、 解决问题 ………………………………………4课时 3、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2 / 13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拓展应用、内化提高

1、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 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13 / 13

搜索更多关于: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的文档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8se0o9py0n19a8hrgx9da6a52gje00h4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