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0.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1∶1 B.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互补的碱基连接起来 C.自然界中的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所以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D.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雌蕊的柱头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1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已知染色体状况:A B CA B C D E FA B C D E A B C E FA b c d e
A B C D
12.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1)是单倍体(2)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3)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4)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5)能形成可育的配子(6)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7)一定是纯合子(8)是二倍体 A.(4)(5)(7)(8) C.(1)(2)(3)(6)
B.(1)(4)(5)(6) D.(1)(4)(5)(7)
13.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14.所谓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 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 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 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在捕食 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 15.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分子量很大 C.具有双螺旋结构 D.碱基对序列千变万化 16.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
A.转录和翻译 B.贮存和复制 C.传递和表达 D.传递和贮存 17.在酶合成过程中,决定酶种类的是:
A.核苷酸 B.核酸 C.核糖体 D.转运RNA
18.遗传学上将某种分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这种分子是:
A.肽链 B.DNA C.信使RNA D.转运RNA 19.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0.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2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紫花和高茎 B.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C.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锈病 D.猫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22.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 B.杂种黑毛兔 C.褐毛兔 D.长毛兔
23.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
基因型是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24.一只杂合的黑毛兔,产生200万精子,这些精子中含有白毛隐性基因的约有
A.100万 B.200万 C.50万 D.0
25.将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个体的数量
比应是:
A.3∶1 B.1∶3 C.2∶1 D.1∶1
26.现有矮杆(基因用d表示)抗锈病(基因用T表示)小麦若干,其中纯种ddTT占1/3,让这些矮杆抗
锈病小麦自交,则子代中纯种(ddTT)占子代总数的:
A.1/4 B.1/3 C.1/2 D.7/12
27.下列四个杂交组合中,涉及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C.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
28.用基因型为DdTt的水稻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的水
稻植株中:
A.1/4为纯合子 B.1/4为杂合子 C.全部为杂合子 D.全部为纯合子 29.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
A.父亲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母亲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母都是色盲,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母都是色盲,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30.下列果蝇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受精卵 B.精细胞 C.精原细胞 D.体细胞 31.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数量保持稳定的是
A.葡萄糖 B.染色体 C.脂肪 D.蛋白质 3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时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D.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33.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减数分裂间期 B.同源染色体联会时 C.第一次细胞分裂后期 D.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 34.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A.有丝分裂过程中 B.受精卵形成过程中 C.胚胎发育过程中 D.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35.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四分体时,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是:
A.4∶1 B. 1∶2 C.1∶4 D.2∶1
36.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
和 DNA分子数依次是:
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3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B.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38.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A.44+XX B. 44+XY C. 22+X D. 22+Y 39.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荚膜 B.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40.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
A.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
程分别是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3.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因子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抗体 5.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 B.氨基酸C.呼吸氧化酶 D.组织胺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 pH值 D.渗透压
7.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9、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③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