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与湿地互动的生命贵州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3:19: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与湿地互动的生命贵州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5%,深切的山谷和尖削的山峰相映成趣,幽邃的地下河与浩浩江川相得益彰。贵州省内湿地类型多以线性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藓类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和喀斯特森林沼泽)及人工湿地等为主。虽无烟波浩渺的大片水域,却也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湿地小省,除稻田以外的湿地仅占国土的1.19%。但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优良的气候环境,湿地小生境极为丰富,也就为众多的湿地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据记载,贵州湿地植物518种,隶属于115科249属,其中云贵水韭、辐花苣苔、桫椤、水蕨、贵州萍蓬草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平坝马先蒿、习水秋海棠、绒毛报春、黄谷精等为贵州物有的珍稀湿地植物。湿地脊椎动物共750种,隶属5纲33目101科,其中胭脂鱼、虎纹蛙、大鲵、细痣疣螈、山瑞鳖、黑颈鹤、鸳鸯、水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8种,中国特有种222种,荔波盲高原鳅、巨须金线鲃、茂兰瘰螈、龙里瘰螈等贵州特有种30余种。可以看出,贵州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也造就了贵州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神秘的地下生命

贵州有73%的土地资源属于喀斯特地貌,由于碳酸盐岩石为可溶性,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丰富的溶沟、溶孔、溶洞、裂隙等,使得喀斯特地区不光是地表破碎,地下也同样破碎复杂。双层空隙结构和土壤瘠薄的环境特点,导致了雨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换明显,大气降水通过孔隙迅速渗透进入地下,成了地下水,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洞穴湿地,这些湿地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却无法让我们见识,因为它总是隐藏在幽深的地下,难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因而,人们对它的认知很少。但有一点必须肯定,那里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世界,

也有众多的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鱼、虾、蟹、螺一应俱全。只是没有了光照,靠叶绿素积累能量的植物无法生存,原始的能量积累只有硫细菌、铁细菌等自养菌,更多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洞外的带入。洞穴鱼类算是那里的主角,它们中多数个体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以其他生物为食,但同时,自己也会成为其他个体的盘中餐。从洞口到洞穴深处,只要有地下河,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颜色和光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真正的洞穴鱼最大的特点是眼睛基本退化,根据它们在地下定居的时间长短,有些物种眼睛变得细小,而有些物种则完全退化得只剩一点眼睛的痕迹。没有了光线,颜色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所以它们的身体也基本处于无色的半透明状态。为了弥补眼睛看不见的不足,感觉器官变得更加灵敏了,头顶部变得更薄、触须变得更长,以便更好地感觉环境中的信息。虽然洞穴鱼类对环境很敏感,但因为长期没有人为干扰,也就不很怕人。在采集洞穴鱼类标本时,要比在洞外采集更有趣。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远古精灵桫椤,是典型的河流湿地。

洞穴鱼类的整个生命活动都在封闭的洞穴系统内进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逐渐发生了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类型。因此,依据其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鱼类及其生存环境演变的历史。古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洞穴生物是过去广为分布的地表生物区系的孑遗类群。比如洞穴中的金线鲃,就发现其与高原裂腹鱼有着很近的親缘关系。这些古老的物种可能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迁,逐渐转入洞穴中生活。有人认为,至今生活在洞穴中的这些动物主要是第四纪冰期最后阶段以前的种属遗传下来的,当时的厚冰层并没有把洞穴生物完全消除。洞穴鱼类保留着大量的祖征,是生物进化中的活化石,能特征性的显示出古老系统的演化过程。贵州的喀斯特洞穴鱼虽然丰富,但由于对环境极为敏感,看似细微的变化也许对它们就是灭顶之灾,且一旦遭受破坏后难以恢复。任何生物都有这样的功能,即趋向于它

能够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一旦它定居下来,用于生存的器官高度发达,而不用的器官将退化。最优先适应洞穴环境的动物是那些生活在类似于洞穴环境条件下的种属,但要把整个生活史都在洞穴中完成,则还要经过漫长的适应过程。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和动力,一些遗传上的突变的发生,虽然具有突然性和偶然性,但自然选择的结果使这些发生突然性和偶然性变化的种类趋于集中,产生出新种类,所以各个洞穴几乎都有自己的特征种群。

荔波县的大七孔地下河,整个地下河分为明流段和伏流段,地峨宫是其中的一段伏流洞段。洞中水道、深水溶潭、跌坎和干洞道相间出现,洞穴景观神秘并充满了诡异。当我们在水中小心翼翼地涉水前行时,只见一些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浅水处还可见一些小米虾在活动。不管是鱼还是虾,都是那么安详,全然不顾我们的到来。我们费了大半天功夫,用捞网捞了一些起来,这些鱼的形态总是怪怪的,有的没有鳞片,肉肉的身体细长细长的,像水晶一般,呈粉红色半透明状,可以清晰地到脊椎骨、肠道中的食物,甚至可以看到红红的、有节奏地跳动着的心脏,其中有两条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腹中的六七粒卵粒,口须又多又长,应该就是盲高原鳅。另一种鳞片很小,体色很淡,身体侧扁,肩部很高,头较小,与身体的比例极不协调,只有两对粗大的口须,当地人都称它为“驼背鱼”,其实它是一种珍贵的鱼类,叫巨须金线鲃。 右页组图:

图1为黑桫椤,现今仅存木本蕨类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图2为雷山髭蟾,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髭蟾属动物统称; 图3为长薄鳅,为鲤形目鳅科薄鳅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及其附属水域;

图4为金线鲃,贵州特有种,多生活于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有些通体透明;

图5为黑叶猴是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分布区域狭窄,数量

与湿地互动的生命贵州的湿地生物多样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hm41u9xh5gf8x599ez10e609m8f001bb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