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道乡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 13:54: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恢复默认设置 默认风格 默认风格

qimoshenjian 重登录 |隐身 |用户控制面板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退出 我的收件箱 (0) 切换用户身份 新手上路

修行之路论坛 → 修行之路 → 【道家丹道、修仙】 → 道乡集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选取观点 精彩,一针见血 观点独到 说得很对 你说得有道理 选取观点 你说得没道理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简直是胡说八道 观点标题: 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976 个阅读者树形 打印 收藏 推荐 修复 标题: 道乡集jsdghzg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0 积分:304

注册:2005年3月19日楼主小 大 个性首页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道乡集 道 乡 集 崂山白云洞王道长全启 传授 崂山道人玄中子朱文彬 校阅 《大成》、《道乡》修真全集序一 挽近世风不古,人欲横流。耳所闻者皆淫声,目所睹者皆邪色。芸芸众生,非汲汲于声色,即耽耽于货利。求一蔑视富贵利达,而能超凡越俗,卓然有以自立者,盖亦鲜矣。 吾友朱君彬,善根早具,夙慧前因。幼即慕道,数梦崂峰。 及壮,经商青市,遇王君卓群,为授《周易》一经,颇有所获。复归同善社,治身心性命之学。门径既窥,渐摩益力,身心交泰,性命双修,令人望而为有道之士。突飞猛进,尤觉歉然。 年事虽高,道心弥笃。果也至诚感召,巧遇机缘。偶入崂峰,邂逅赵捡院泰昌、王道长全启,慨赠丹经《大成捷要》一部、丹经《道乡集》一部。书中所载,皆仙师秘传,不二法门。朱君由是简练揣摩,道复大进。虎伏龙降,坎离既济,精神焕发,身健颜童。复乎尚矣。 癸酉冬,朱君出示全集示余,且嘱付梓,以广流传。余循诵一过,其中奥义秘诀,玄窍天机,无不详尽。不啻诸仙师面命耳提,金针暗渡。 噫,兹编一出,岂独有裨世道人心,行见朝天阙免轮回者,莫不以为是津梁也。 余愧谫陋无文,聊赘数语,以志朱君乐道之诚心,济世之善念。并望读是书者,尤当奉为箧中之鸿宝云耳。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冬月 上浣东武星若氏李炳章拜手叙 《大成》、《道乡》修真全集序二 人性皆善,为物欲所蔽,虚灵不昧之气,渐归澌灭,坠入轮回。欲求一岿然常存,与天地相永久,盖亦难矣!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者,阴阳之始也。无极者,又太极之始也。昔香岩禅师参沩山,沩山曰:“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后禅师大悟,

着法衣礼拜曰:“和尚大慈悲”。此言人受生之初,即太极也。降生之始,各具善质,即虚灵不昧之气也。渐习渐长,七情内夺,渐生妄想,即物欲也。父母未生时,即无极也。无极之时,无物欲也。人当原始返终,由太极归无极,由有欲化无欲,自能明心见性,以复其本然之善,即可与天地相参。括而言之,儒家之精一、释家之三昧、道家之真一,要皆不外乎是。余少年慕道,常梦游崂山。第以奉侍庭帏,未得远离。及长就商,投资青岛,密迩崂山。又遇墨邑卓泉王君,道学人也,余师事之,为余讲释《周易》,若有所悟。复归同善社彭回龙师尊门下,道心益切。职务之暇,遂入崂山。至太清宫,逢越捡院泰昌,赠丹经《大成捷要》一书;又至白云洞,有王道长全启,赠丹经《道乡集》一册:皆仙师所传秘诀。余揣读日久,却烦恼,达轮回,息妄想,精神焕发。泥丸直阙于玄关,先后之天机,生生不息,以成既济之象。是二经者,真能使人化欲澄心,归真返本,拔诸苦海,登极净土,与日月并明,与天地齐年。实修道之津梁,渡世之慈航也。余不敢独擅其美,亟辑其残缺,重加校阅,以付诸诸剞劂,俾广传于世,以公诸同志。则毓养神气,炼性修真,作圣作贤,成仙成佛,未始不由此二经为发轫之一助也。持之,勉之。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崂山道人玄中子朱文彬识 上卷 三丰真人降诗 才觉罗浮梦里春,忻然一笑去红尘。 雀腾安识鸿鹄志,鹏举羞同鸥鹭群。 烦恼剪除融妙性,迷云指破见天心。 烟鬟雾鬓倏成幻,只有竹松千古新。 绿衣大仙降诗 朱公仙去龙师来,久别重逢诚足哀。 世外风光领略尽,一声鹤唳下尘崖。 太上至尊降诗 《道德》五千字字珠,识破色空是我徒。 万物芸芸谁为主,往来二气系荣枯。哈哈!龙徒来矣。夫道原无什么,不过动静二字。其实只一静字,静时固静,动时亦静也。如北极坐镇中央,众星环拱,动者固动,静者仍自静耳。近年来所不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直不能守此一静,而听其自动。经云:“静为动之基”,盖以动自静里生出,不静,不动也。动非常动,有时仍归于静。动静静动,循环不已,如二气往来天地之间,自成造化。人不能法天,故人自为人,天自为天。能与天地合体,日月并明,我亦天耳。我徒归隐,将近三十年矣。揽镜自照,依然故我。唯发之漆漆者,转而为星星;齿之皎皎者,转而为疏疏矣。或曰:“初则速之去矣,师也;今则速之来者,亦师也。岂师有两心乎?” 噫!非师有两心,此一时,彼一时也。彼时使去者,远尘也;此时使来者,混俗也。远尘固清高,混俗亦明达。若执于一途,非我所谓自然之道也。初时原无三教,至今仍是一道。能行此道,不必论出世居世;不能行此道,出世与居世等耳。山中非尽隐士,世上亦有高人。总要潇潇洒洒,不可拘拘执执。日用寻常,无非大道,庸人不知,往往求诸身外。真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也。噫!得道不难,行道却难。行道不难,守道却难。能行能守,一得永得。否则徒劳精神,道更无日得也。 赠诗一首 世味萧疏道味浓,好从静里悟玄功。 春过庾岭梅先觉,月到天心水自溶。 一窍玄关育万物,四时真气蓄三冬。 眼前便见无生面,只是吾徒不悟空。降龙伏虎,原非难事。但将一点正念收藏气穴,龙虎相抱而不离,久而虎自兴波而出,即《指玄篇》所谓“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之义。能捉得此虎,牵上昆仑,下降重楼,复归本穴,即是降龙伏虎。吾今授尔丹诀,当谨心密炼,自见效验。此法先守明堂少时,明堂发暖,似有蠕动,即从门户而入,将此正念,收归土釜,若存若亡,静六根,却万虑,二目返照此穴,总要不沾不脱。用此温照,不一时气调息定,即至无极时代矣。此时则为亥末,比日则为三十,比年则为十月,比卦则为重坤。迨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 此动即是真机。即得真机即可运转河车。但能二六时中,行坐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意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真种自现。总而言之,此中只有二候:气动一候,累气产真种一候,共为二候。又有六候:采药一候,封炉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共为六候。过此六候,归根温养无事矣。但能常常温照,气来则用武火,气去则用文火。何为武火?绵绵不断,息息归根。何为文火?若守若存,勿忘勿助。非文火薰照,则药不生。非武火锻炼,则精不化。文武应时而用,真造化自见。当文,武不得;当武,文不得。毫厘差错不成丹,信不诬也。吾徒但能从头行去,行一步见一步之效。非同俗师,以盲引盲,而误人大好时光也。如工夫不明之处,请示于我

可也。谨按:此训言简意概。内中详细玄机节次,自露于言表,后读者训,自见条文楼析。 孚佑帝师降 阐化飞鸾不计春,兹云法雨费辛勤。 算来了道成仙者,千百劫中无一人。 生等有何玄机未晤? 守真请问:“何为明堂?” 帝师喟然曰:噫!明堂者,即两眉之间,俗曰山根,仙书指为明堂:乃下手时收念之处,此窍乃后三关之门户。 坐时,二目先守此窍。少时念止,即可由门户而入,轻轻下沉海底。二目既至,神已随之。片时不起妄念,自然心定息调。由此时时刻刻不离,用文以守,用武以炼,一到药,自能神知。经云:“气满任督自开”,良不诬也。到此阳气自然上升,但要合乎自然。一不自然,即非至道。由是而升,即为进阳火。进至乾顶,转而下降,即为退阴符。降至本穴,即为归根,又名送入土釜。 何为土釜?以坎纳六戊为之阳土,坎中陷如釜,故名土釜。封炉者,即归土釜。恐其走失,以意而守,以目而照,先存后忘,合乎自然。即封炉之要诀也。 由是药生则采,入炉则炼,归根则封。以至生无可生,采无可采,而内阴自缩,又应停运以止火矣。 止火有时,不到其时先止之,则漏尽未证;到时而不止,则火燥丹老,仍能成就。不前不后,适当其时,即从阳光二现止,至三观,正其时也。 但止火之后,漏尽已证,内丹已成,此时当静观温照。不静观,则大药不生,不温照,则药不出炉。故靓观温照为采大药至要之诀。 止药既已出炉,上冲下撞,其势汹汹,故有两肾汤煎,耳后生风,鼻搐身涌之效。此时更有一道白光,自下田上至明堂。但未至漏尽,虽有此光,亦莫止火,千万!千万! 至大药过关,乃自古不传秘密天机。虽有五龙捧圣之喻言,芦芽穿膝之巧比,折芦过江之假托,均未敲破骨髓。余不惜苦口,为君等再言之。 如五龙捧圣者,五即土数,龙即真意,圣即大药也。概言以真意而采取,捧过三关九窍,至乾顶而后降中田,正所谓“乾坤交罢后,一点落黄庭”也。从此,守中下二田为一,存养十月,身外始有身矣。然大药上升时,虽用意领,勿着于意,顺其自然之机,机动则随之动,机静则随之静。以定静守,以温照俟,自有当动当静之机来。此机一来,则随其机而已,不沾不脱,斯为真诀。 如芦芽穿膝,芦芽即喻大药,穿膝即穿过三关之意。千比万喻,总是说明述关服食之正功。 过江者亦采药过关之义。须知芦上达摩即是真意,芦即大药,江喻三关。采药用真意,过关亦用真意,但踏芦过江而不沉溺者,亦正不沾不脱之妙用也。沾则沉,脱则离。既无舱舵,又鲜橹浆,一芦浮水,能不任其行动自如乎!故芦行吾行,芦住吾住。 然芦之行住,究谁使之行,谁使之住耶?抑其行也不能自行,必待水势流动,而后顺之行。亦不能自住,必待水势平静,而后随之住。亦如大药不能自行,必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 大药始能过得三关。 唯过关时,有两处危险,上下鹊桥是也。盖以药至尾闾,欲从便道而出,吾当以法器抵之。药至明堂,欲从双孔而泄,吾则以木夹备之。防危至当,药无走失,始不负心苦一场也。 至于养胎脱化等,参看问答条内,自能贯彻,一字一珠,君其珍之。 太上至尊降 荣枯自古不曾参,全在人心定正邪。 死后怕为双角兽,生前莫作两头蛇。 凶星只照无良辈,吉曜常临积善家。 不信试看秋圃叟,豆得豆兮瓜得瓜。 子可谨记吾训,立志苦修。二六时中,凝神气穴,文守武炼,合乎自然。药生有时,生时为之药,药中有火焉。炼丹有候,炼时为之火,火中亦有药焉。言药可,言火亦可。能知火药不分,即是知道也。 至于药生药降,沐浴归根,均有自然之机,吾当顺其机而行,金丹之道毕矣,有何难哉?所难者行道不笃,守道无恒。果能行道笃,守道恒,谁曰不能脱离生死?吾不信也,子其勉之! 青大帝君降 孤灯风雨夜黄昏,枯叶飞来乱打门。 霹雳一声惊百里,可怜难唤梦中魂。 吾与君等夙有道缘,故恒来立论。本翼君早回头,不意人心难挽,有半途而废者,有疑迟不前者。种种疑虑,令人殊不可解。 须知百岁光阴,如驹过隙。一生事业,如梦未醒。今日走马街头,明朝眠尸棺内。呜呼!大道不行,人心已死,浩劫徵生,岂有极乎? 青大帝君降 大药原来坎离精,功夫先后莫纷更。 登高自卑君须记,一步岂能朝玉京。 噫!君之心即吾心,吾之心即君之心。君之道不免躐等,吾心君心,是一无二,君入岐路,吾岂忍坐视乎? 夫道者一阴一阳也。吾只知有阴,而不知有阳,终不免坠入枯寂。何则然?道既是阴阳二气,必知此二气之由来。夫阴气属性,乃离明之象,外阳而内阴,藏之于心,发之于目,故《阴符

经》曰:“机在目”。始知目为心之先锋,目至而心随焉!一部全功,只在慧照,故曰:“大道在眼前,盲者总不知”也。 以此“在眼前”三字,妄为解说,随指明堂为玄关,殊不知明堂乃道之门户。子曰:“谁能出不由户”,此视而观,就是指此为门户。金丹服食,亦必由此处。既为门户,则不能指为玄关明矣。 如吾一身皆属阴,只有先天一点祖气属阳。此一点阳精,未生身前,一点乾金自小而落地,圜(注:外口内力)的一声,先天胎息间断,后天呼吸随生。从此一点乾金流入坤腹,变成坎象,故曰“水中金”。此一点真气,乃我受之父母,故又曰祖气。修者能将此一点祖气还归本源,即是抽坎填离,又谓之还丹。 离得此乾金,遂成乾健之体。坎失中爻,亦成坤柔之象。坎中真金抽尽,即成马阴藏相。从此移炉换鼎,再以黄庭为养胎之所,静观十月,气化神全,六脉不见,呼吸亦绝。 此时再迁泥丸,行乳哺之功,以俟白毫光现,调神出窍,一出一收,慎勿放纵,或一步二步即收,或五步六步便返。或一七一出,或二七再出,或三七,或四七,出时要少,出路须近。仙经云:“一步二步,且宜回顾”,即此意也。能到变化不测,自然无所不通矣。 末后九年性功,方是最上一乘。今之学道者,初下手即学上乘,命不归性,性光到底不圆。古仙云:“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旨哉斯言也! 太上至尊降 无事浪游天外天,闲敲棋子倦时眠。 人间甲子经多少,昏昏闷闷不计年。 道之一字,知之最易,行之唯难,两持之心误之矣。 初学当知下手,不知下手,则不知先后。不知先后,则离道远矣。 何为下手?取阳生时,以意宰之,而不着于意,所谓“无功功里施功”也。 但阳生虽知采,究竟如何而生,亦得明白。譬如月晦日为之合璧,月受日光,三日始现娥眉于庚。此时药苗尚嫩,不可以用。至月之初八日,阳光已半,在人身正当沐浴。至十五月光已满,正采药之时也。徒欲得药,亦必仿行此法。 古仙以坎中之阳为月,离中之阴为日。欲使月吐蟾光,先须日映月窟。日不映照,月不生光。故炼土欲使药生,别无他术,唯二六时中,将我一点灵光正念收敛于气穴之中,正如日月合璧,久而生光也。从此微阳累积,渐至满足,真种始生。但此间尚有微奥,非实践之,不足以领悟也。勉之勉之! 太上至尊降 道德传来经几秋,腐儒反说无来由。 谁知一字千金贵,踏破铁鞋不易求。 从一功夫近来如何?当知此段功夫,自然而然,非有强制强行之处。吾徒不明自然之道,妄自调息,不知息不用调,但能将吾心目隐藏气穴,息自调也。但心目所在,须不沾不脱,沾则着于执著,执著气即不顺。脱则近于顽空,顽空气亦无依。唯不沾不脱,乃入佳境。况汝心太窄,遇事不能对境无心,此即一大障碍也。 要平心静气,不可存速成之心。静坐时,心目凝于气穴,无思无虑,顺其自然,气生自然归于本穴。但能如此,息自匀调,息调则药生,此即不传之密诀。果能依此而行,自然渐入佳境。切切勿忘! 太上至尊降 其一 兔走乌飞两曜忙,春花才放又秋霜。 人生三万六千日,总是黄粱梦一场。 其二 逐利争名水底月,娇妻美妄镜中花。 儿孙绕膝知谁孝?跌倒还须自己爬。 其三 寿同彭老宁无死?贵至王候可久享? 且悟生身受命处,管他成败与兴亡。 其四 问君下手欲何之?当悟生身受命时。 漫笑三春花间柳,淫根情种是仙基。 其五 凝神玄窍妙如何?片晌春生造化窝。 月受日光清如许,漫将岁月任消磨。 噫!五位证上清,不惜精神,与尔等朝夕聚谈,尔等尚不省悟,一味推诿不前。或曰养命无资,或曰前生无缘。噫!如何无缘,吾又何所求而来哉?谚云:“佛渡有缘人”,尔知之乎?居今之世,唯道可以免劫。如不知道,定遭厄难。尔等门未出,步未举,而得秘密真传,若谓无缘,非欺心乎? 如守一,立志虔修,宁无所得?但能不懈厥志,丹成当不远矣。 但照时,能一小时不起妄念,即能入静。既能入静,静之极即动之渐也。唯此一动,万古密而不传。道家以之为活子时,即入手采药之始也。 何为采药?即神返气自回之说也。采之既久,阳气充足,始得真种发现。采此真种,运行周天,方是作外丹之功用。达摩谓之“二候采牟尼,四候别神功”。如阳动是一候,采归气穴是一候,此谓之二候。药产是一候,采炼是一候,亦曰二候。运周天时,由尾闾上升为一候,至中间沐浴为一候,升至乾顶而下降为一候,降至中间沐浴为一候,故谓之四候。以上八候,能认得切,分得清,由阳生而采,采而归炉。此是调外药,不在六候之中。由药产而采,采而归炉,运行周天,升降沐

搜索更多关于: 道乡集 的文档
道乡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lht2vskc2b61z989m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