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CD的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E=CE,求出△CDE的周长=AD+CD,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2,BC=4, ∴AD=BC=4,CD=AB=2,
∵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 ∴AE=CE,
∴△CDE的周长为DE+CE+DC=DE+AE+CD=AD+CD=4+2=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D、CD的长和求出△CDE的周长=AD+CD,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难度适中.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菱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1),点C在第一象限内,对角线BD与x轴平行,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将菱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当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则m的取值范围是 4<m<6 .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表示出点D的坐标,再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D移动到MN上时的x的值,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A(2,0),点B(1,0), ∴点D的坐标为(4,1), 当y=1时,x+3=1, 解得x=﹣2,
∴点D向左移动2+4=6时,点D在EF上,
∵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
第13页(共20页)
∴4<m<6. 故答案为:4<m<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比较简单,求出m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2分 17.小明本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如表所示: 测验 类别 成绩 平时测验 第1次 第2此 第3次 第4次 80 86 84 90 期中 测验 90 期末 测验 95 (1)求六次测验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 (2)求小明本学期的数学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
(3)如果本学期的总评成绩是将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期中测验成绩、期末测验成绩按照3:3:4的比例计算所得,计算小明本学期学科的总评成绩. 【考点】众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分析】(1)根据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3)用本学期的数学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0.3+期中测验成绩×0.3+期末测验成绩×0.4,计算即可.
【解答】解:(1)∵在六次成绩中,9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0;
∵将六次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的两个数分别为86,90,有∴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88;
(2)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四次平时成绩的平均值=
=85;
=88,
(3)根据题意,小明的总评成绩为85×0.3+90×0.3+95×0.4=90.5.
【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中位数及众数的知识,注意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另外要熟练掌握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难度一般.
18.已知一次函数y=kx+b(k为常数,k≠0)的图象经过点A(2,2),B(0,1).
第14页(共20页)
(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作出其图象; (2)当0≤y≤2时,求x的取值范围.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图象. 【专题】常规题型;函数及其图象.
【分析】(1)将点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k为常数,k≠0),得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
(2)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函数的解析式求x的取值范围或直接利用函数图象确定x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Ⅰ)∵点A(2,2),点B(0,1)在一次函数y=kx+b(k为常数,k≠0)的图象上, ∴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Ⅱ)∵k=>0,
∴一次函数y=x+1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y=0时,解得x=﹣2;当y=2时,x=2. ∴﹣2≤x≤2.
即:当0≤y≤2时,求x的取值范围是:﹣2≤x≤2.
【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关键是要理解函数图
第15页(共20页)
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图象的关系: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点的坐标(x,y)就满足函数的解析式y=kx+b.
19.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3x=5(x+3); (2)2x2﹣6x+1=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分析】(1)直接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方程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公式法解方程得出答案.
【解答】解:(1)移项,得 x(x+3)﹣5(x+3)=0. 因式分解,得(x﹣5)(x+3)=0. 于是得x﹣5=0,或x+3=0, 解得:x1=5,x2=﹣3;
(2)∵a=2,b=﹣6,c=1,
△=b﹣4ac=(﹣6)﹣4×2×1=28>0,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x=
=
=
,
2
2
解得:x1=,x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法以及公式法解方程,正确因式分解是解题关键.
20.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1)x+k=0有两个实数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x1+x2|=x1x2,求k的值. 【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4(k﹣1)2﹣4k2≥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x2=2(k﹣1),x1?x2=k2,利用k≤得到x1+x2=2(k﹣1)<0,
第16页(共20页)
2
2
相关推荐: